图为吉林公安边防总队延边支队为青年官兵举办集体婚礼。 赵帅 摄
吉林公安边防总队 宋刚 赵帅
千余台新式电脑装配警营;500多名随军家属上岗就业;30个营房改建和在建项目开工……官兵们幸福,源于吉林公安边防总队爱兵惠警工程建设的有力举措和强力担当。
吉林公安边防总队党委“一班人”一个思想、一个声音、一个行动:鼓励官兵安心戍边不能只靠命令,也不能光讲大道理,要把官兵的疾苦时刻装在心中。
每年总队党委成员都会分头奔赴边检站执勤现场、边防派出所和密林深处、荒无人烟的执勤卡点,体会兵之所想、兵之所急。
据粗略统计:每名党委常委每年要在近1400公里的边防线上来回走5趟,每人行程近8000公里。党委常委在基层警营坐着马扎听建议、听诉求成为一种常态。通过走访调研,基层官兵的实际困难和内心想法,越走越清晰。
经过认真研究设计和反复论证,2013年,总队和所属支队党委在局域网全面开通党委成员信箱,基层官兵都拥有登录和写信权限,一并公布的还有各级党委班子成员的分工及一体化平台信箱地址,畅通了诉求反映渠道。
“首长您好,我是基层一名普通士兵,年初我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个人垫付4500元医药费,请问费用该怎么报销?”这是总队党委信箱收到的一封普通来信。收到来信后,总队领导向提出疑问的士兵解释了部队的现行规定,解决了问题。“有困难找党委,有意见找组织”,逐渐成为基层官兵的共识,哪怕是“牢骚话”“抱怨帖”,也都能得到耐心的回复和疏导,部队上下形成“谈信箱、看信箱、用信箱”的浓厚氛围。
对基层官兵提出的问题,总队不搞遮遮掩掩、不搞层层审查、不搞追究问责,鼓励实名交流的同时,允许官兵匿名或使用昵称提出问题,拉近了党委成员与基层官兵的距离,也间接提高、改进了机关作风和服务基层官兵的能力水平。总队党委信箱运行至今,实现100%回复,官兵合理诉求100%落实。
边关遥遥,责任如山。官兵有了困难,组织就是最坚强的后盾。2013年至今,总队慰问基层单位、烈士遗属、因难党员官兵累计157万元。总队各级“官兵爱心基金”成立至今,先后帮助23个遭遇变故的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今年四月,白山边防支队战士刘斐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又被确诊患有心肌梗塞并伴有脑梗,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难以承受。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官兵爱心基金”递交了申请表。时间不长,申请表经过严格审批后,18540元爱心基金被专程送到他的手中。
办实事,解难题,最简单的字眼会成为官兵最大的心愿。总队在各项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压减机关行政开支和非急性项目开支,将钱用到爱兵惠警这个“刀刃”上。办实事贵在“实”,要“做细”不“做戏”。总队下拨300余万元为部分饮水难的基层单位安装了大型节水净水器,让官兵喝上放心水。总队“健康基层行”医疗服务队连续3年走边关、进警营、送健康,辐射全体官兵。驻守山区的官兵全员接种森脑疫苗,避免遭受蜱虫伤害。
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人文关怀也在持续跟进,解决困扰官兵的烦心事、挠头事。“警营鹊桥会”“集体婚礼”以及百余场“文化惠兵心”和“流动书屋”等活动,先后在基层推出。
今年年初,吉林公安边防总队宣布,今年将继续投资1000余万元为官兵做8大实事。总队把完成8大实事的具体步骤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部门,谁负责干、什么时间完成、干到什么标准全都一清二楚。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对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公示到基层部队,接受官兵监督评议。
驻山区部分基层单位,因海拔高,水压不够,洗澡难,官兵常常自嘲自己是“最有‘男人味’的男人”。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标准化浴室和精品洁具已经装配,蓄水池也得到改建。一名战士听闻本单位浴室改造的消息后笑着说:“冬天望着长白雪景,再洗上个热水澡,太幸福了!”
目前,8大实事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整体工程建设完成后,边远基层单位官兵冬季“吃菜难”问题将彻底解决;大队级单位基础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升级;集各项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官兵“文化俱乐部”将落地于30个兵员集中单位。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