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虹口“宏城优抚”模式在虹口区8个街道覆盖

2015-08-19 16:52:03来源:虹口区社建办

“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只有6位执行人,但在5年中,我们为近8000名优抚对象提供了生活照料、健康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总负责人陆明秀说,“这个‘我们’其实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优抚志愿者。从区政府、街道到居委会,虹口拥军优属的氛围很好,很多居民都有这个意识。”

  2010年6月,虹口区民政局指导凉城新村街道成立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这是由虹口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的优抚社工公益组织,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投标,承接优抚公益项目,完全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5年来,“宏城优抚”模式陆续在全区八个街道全面推广。

  以心交心心扉自然开

  陆明秀介绍道:“优抚,不是单单在节假日里上门慰问、送点东西、搞个活动。优抚,应该是一种常态,一声问候、一句关心、一路陪伴。”

  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成立之初,陆明秀带着她的团队走访社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家庭时,总会吃到不少闭门羹。“我就说,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有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陆明秀回忆道,“坚持上门关心他们,平时搞活动通知到位,鼓励他们出来走走,多参加集体活动。时间久了,他们就信任你,心扉自然也就打开了。”

  今年年初,81岁的张阿婆找到陆明秀,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产捐给国家,以报答政府、社会组织给予她的帮助和关爱。原来,张阿婆的老伴和两个儿子都已去世,留给她“烈属”“病故属”两个身份,女儿也长期不在身边。独居的张阿婆非常孤单,直到宏城优抚社工敲开了她的家门。陆明秀说:“张阿婆一开始是排斥,后来慢慢开始接纳我们,经常来参加活动,时不时一起聊聊天。如今,她会说我们就是她的亲人。以心换心,总有回报。”在律师的陪同下,张阿婆进行了遗嘱公证。

  急人所急拿起“接力棒”

  除了回到地方休养的军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孤老优抚对象等老年人,优抚对象中还有不少需要照顾的伤病残军人、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级的人群。

  30多岁的潘先生是名伤残军人,退伍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眼看孩子4岁了,妻子的工资逐渐负担不起家中开销,有时甚至需要长辈补贴家用,家庭矛盾愈演愈烈。陆明秀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便联系潘先生所在街道,介绍了一个加油站的岗位。如今,潘先生已经成为了加油站班长,见到陆明秀总会由衷地道一声感谢。

  陆明秀表示,除了日常安排外,针对优抚对象的实际情况还会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嘉兴路街道的优抚志愿者会为辖区内的部分优抚对象提供陪同看病、配药等服务。目前,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已发展到300余名优抚志愿者,“希望更多人成为优抚志愿者,拿起‘接力棒’,拥军优属、关爱功臣”。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