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江苏省新沂市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纪实

2015-08-11 11:39:29来源:中国国防报
新沂广大军民携手共进,戮力同心,不断创新双拥思路,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容,搞活双拥形式,走出了一条以感情为基础、活动为载体、教育为先导、机制为保障的双拥工作新路。

双拥潮涌满沂河

——江苏省新沂市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纪实

■怀前进 本报记者 陈 利 特约记者 黄建东

江苏省新沂市古称钟吾国,在苏北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亚欧大陆桥东起第一座枢纽城市,位于徐州、连云港、临沂、淮安等大中城市100余公里的发散交叉点上。

作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新沂市有着丰厚的双拥工作历史积淀。多年来,新沂广大军民携手共进,戮力同心,不断创新双拥思路,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容,搞活双拥形式,走出了一条以感情为基础、活动为载体、教育为先导、机制为保障的双拥工作新路。

■始终与当年打仗支前一个样——

形成全民拥军的文化自觉

今天,在新沂博物馆内,依旧停放着数辆木制独轮小推车,那是解放战争时期新沂人民拥军支前的历史见证。

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告诉记者,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新沂人民就推着小车参战支前,特别是在宿北大战中,先后有41万民工参加转运伤员和供应粮草弹药的任务,为战役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后,陈毅司令员满怀胜利豪情赋诗一首:“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斗转星移60余载,新沂人们的拥军感情被代代传承,大街小巷“双拥”的冠名随处可见,双拥饭店、双拥宾馆、双拥公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这道风景中,一支特殊的出租车队格外亮眼。它就是新沂市有名的双拥车队,凡部队官兵、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属等,着军装或凭个人有效证件,均可免起步价乘坐双拥车队的出租车。

据新沂市交通出租车公司经理王馨介绍,双拥车队的驾驶员都是主动报名参加,由公司筛选出驾驶技术精湛、品德优良、服务规范、诚信无欺、无违规违纪记录的20名出租车司机组成。他们重点行驶路线是官兵经常出行的火车站、汽车站和部队营区附近,专门服务保障官兵。

八一前夕,新沂市首届拥军先进个人郭飞带着物品到某旅慰问官兵。从2001年开始,郭飞拥军之举已经进行了10多年,从未间断。对于这样的个人付出,郭飞说:“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牺牲很多,奉献很大,我只是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办点实事,解决点实际困难,并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拥军队伍里。”

“像郭飞这样的拥军市民,在新沂还很多。”赵立群书记介绍说,长期来,新沂市始终注重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在双拥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政府积极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的社会化拥军大格局。广泛开展双拥工作进军营、进机关、进街道(镇)、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七进”活动,推动了双拥工作向全社会普及。

■在军民融合中求深入求突破——

军地联创联建互促共进

前不久,南京军区某旅“红三连”党支部与新沂市港头镇新圩村党总支联创联建活动正式启动,军地党员聚集一堂,共签联创联建协议,党组织之间的经验联学、资源联享、组织联建、竞赛联比、人才联育,推动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共同提高。

记者在他们联创联建活动实施方案上看到,开展联合党日、网上讨论等活动,分享党支部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组织定期互访,知识竞赛、文娱比赛,增进沟通和交流,开展“共话‘三严三实’”等活动,实现党员互评、问题互点、班子帮建。

“联创联建现在升级了!”新沂市双拥办赵艳慧副主任介绍,联创联建活动开展,适应军民融合发展新态势,目前已经拓宽为军地三级党委支部同步联创联建,即旅团级党委与市级党委联创联建、营级党委与驻地镇党委联创联建、连队党支部与驻地村支部开展联创联建,既丰富和拓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又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促进融合向深层次发展。

此外,为使双拥工作更好地瞄准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今年新沂军地创新结对共建“1+5”新模式,即:驻地部队的一个连、站、所与新沂市一个机关单位、一个镇(街道)、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村(社区)结对共建联创。目前已结成共建对子125个,拓展了军地共建、联谊联创的形式与内涵,做到了军地联创互动常态化,形成了双拥工作新的合力。

驻军某旅副政委王治兵向记者介绍道,新沂军民着眼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军事安全,建立安全联合指挥机制、军警民联动机制、共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手制订完善反恐、处突预案,建立热线联系,做到遇有社情动向相互通报对方,深入开展联创平安新沂、平安军营活动,通过军地通力协作,有力地促进了新沂的社会和谐和驻新部队的安全稳定。

■让双拥工作有持续长效保证——

好机制激发工作新活力

去年,驻新沂某旅改制换装,新组建分队急需扩建训练场地和改造弹药库,实施计划迫在眉睫,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急缺50亩建设土地。

“一保战备二保训练,双拥工作要始终向战斗力聚焦!”在军地联席会议上,对部队提出的需求,新沂市委市政委领导果断决策,将城区50亩用地无偿划拨给这个旅,并出资修整部队营区门前公路,有力解决了部队战备出动难的问题。

一时拥军靠感情,长效拥军靠机制。多年来,新沂军地双方以政策机制创新推进双拥不断向前发展,他们先后成立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市委书记长期担任双拥领导小组组长,专门设立了双拥办公室独立机构;成立了19个镇(街道、园区)双拥工作站,配备了19名双拥联络员;建立了263个村(社区)拥军优抚服务小组;驻军部队和人武部均成立拥政爱民领导小组,部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形成了“军政齐互动、领导亲自抓、级级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双拥工作格局。

新沂市副市长孙红还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不断完善的5项机制:一是常委议军制度,每年召开2次以上常委议军会议或军地联席会议,军地双方共商双拥大计,共解双拥难题;二是走访慰问驻军制度,市、镇主要领导坚持每年2次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三是国防日活动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镇(街道)、各部门、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参加1次‘军营一日’活动,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军警民共建制度,驻地军警每个单位至少抓好1-2个共建点;五是检查评比表彰制度,新沂市和驻新部队每年组织2次双拥工作检查评比,年终总结表彰。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新沂人民不会忘记,暴雨过后洪峰过境,新沂河两岸日夜坚守的人民子弟兵。不会忘记暴雪天气,全员出动,除冰扫雪恢复交通的人民子弟兵。

马陵山上,宿北大战纪念塔巍然耸立。历史不曾封存,精神始终闪亮。双拥,犹如奔流不息的沂河水,滋养军民,永不停歇。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