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7月29日电 (王倩 李辉煌)如今,一些地方抱怨“征兵难,难征兵,征个‘好兵’更难”,可深圳市南山区青年入伍尤其是大学生入伍的比例,近年来屡居广东全省前茅,其中有何秘诀?
南山区征兵办主任陈小峰告诉记者,在南山,征兵没有忙季闲季之分,“征兵的时间是一个月,我们的准备是一整年”。
准备什么?怎么准备?
南山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余富荣说,关键看双拥工作做得踏不踏实、入不入心。想当年革命年代,老区的群众母送子、妻送郎,有为青年光荣参军上阵杀敌,就是因为军爱民、民拥军,鱼水情深。
新兵走到哪儿,关心就送到哪儿
羊年春节前夕,陈小峰和南山区人武部征兵参谋熊光球等奔波数千公里,从华东到西南再辗转华中地区,先后探访南京军区、四川武警总队和广州军区空军的3支优秀部队中的南山籍新战士,把家乡亲人的关心和问候送到新兵们身边,把新兵们在军营中的成长变化带回南山。
在浙江嘉兴,驻守此地的第1集团军某部参谋长汪忠涛中校用力握着陈小峰的手说:“欢迎啊!你们是地方征兵单位中第一个来部队看望新兵的!”
热情的话语讲述的是熟悉的内容。同样的话,也曾经由驻扎在青藏高原的某独立团政委张云上校握着余富荣的双手说出。
征兵,不是把兵员送入军队就了事的。既然把合格的高素质兵员送入了部队,就要守护他们一路茁壮成长。余富荣告诉记者,深入到军营去看望新兵,近年来已经成为南山区的一个常态化活动。
部队的反映是热烈的。某部独立团目前高学历的战士几乎全部来自深圳大学和深职院,张云感谢南山区给部队送来了好兵。第1集团军某部的第一批深圳兵便来自南山。“深圳的兵,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文艺活动,都明显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自信心很强,非常善于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汪忠涛赞不绝口。
新兵们感到的是自豪与激奋。家乡政府征兵单位专程派员来探望,来自其他地方的战友们明显露出了羡慕的眼光。而新兵们也确实用穿上军装后的优异表现,证明了他们无愧于这样的关心。
“本以为是90后的孩子,又来自大城市,会比较娇气,但是他们的表现一点也不差,甚至更加刻苦。” 第1集团军某部一名班长对南山新兵的吃苦能力表示赞许。
陈小峰介绍,2014年,南山各街道共有149名青年光荣入伍,奔赴祖国各地;其中,大学生入伍成为南山征兵工作的特色,有98人为大专或以上学历,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史纪录,按区县一级计算,居全省第二。
从2001年到2014年,南山各高校大学生入伍人数达到1070人。南山区已连续27年被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
“把关心送到军营,切实激发南山青年参军热情和国防热情,也是为今年的征兵工作做好铺垫。”他说。
参军光荣,南山把优抚落到实处
参军光荣,在南山不是一句空话,是一种拥军优属的深厚氛围和切实的保障。
陈小峰告诉记者,南山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将高素质的兵员送入军营,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其中大学生入伍每年会有4万元的安置费,此外还有每年近1万元的优抚费用;到了部队后每月有生活津贴300至500元;再加上减免的学费以及退役后领取的一笔费用1万多元,加起来可达15万元。此外,在就业、考学等方面,也有很多细化的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对于非深圳户籍的深圳大学、深职院等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选择从学校入伍,同样可享受南山区的优惠政策。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南山区人武部政委余富荣和部长黄辉两位主官经常率队看望慰问子女入伍的军人家庭,介绍南山兵在各军区的表现,同时感谢他们把儿女送入军营,服务社会。
在南山区,不仅政府各部门切实将各项优抚政策落到实处,民间也涌动着拥军优属的火热之情。2014年6月,由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南山区拥军优属促进会”正式揭牌,30家会员单位共同表示,将在区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协调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促进全区拥军优属工作快速发展。平时及时为驻军及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每年的八一、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将组织会员到部队和烈军属家中走访慰问。
南山人知兵爱兵,不忘老兵。上个月,南山区23名参战老兵代表分别将写有 “心系老兵情怀优抚 认真办事一心为民”和“勤政务实送温暖 关爱老兵娘家亲”的锦旗送到南山区委区政府和区民政局。参战老兵郑志兴说:“很感谢南山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怀,为大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近年来,南山区在按时足额发放抚恤金的同时,还在医疗救助上给予老兵们特殊关怀,并组织老兵“看军营”、外出疗养、座谈。
抗战老兵戴森难忘去年中秋。南山区专门派员赶赴广东茂名,向正回乡疗养的他送上节日祝福。近年来,南山区多措并举关爱抗战老兵晚年生活,着力解决实际困难。
参军光荣,卫国有功。余富荣告诉记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南山区从来不缺乏国防情怀,这种浓烈的爱兵拥军情,是激发当代青年踊跃入伍献身国防的最佳催化剂。
军中成长,回到南山便是建设栋梁
2012年至2014年,南山区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62名,安置随军家属18人,组织180多名退役士兵置业培训,仅2014年便接收安置退伍士兵93名。
军中成长,回到南山便是建设栋梁。部队要求军人高素质,地方也需要高素质人才,优秀兵员在部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回到地方后,他们继续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同样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才智。
余富荣说,这是南山区领导的共识,也是南山区转业退伍军人的写照。
在南山区人民检察院,20名军转干部挑起工作大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捷说,军转干部是检察院的一笔财富,他们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宝贵品质。
深圳大学2014年共有44名同学光荣入伍,入伍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些携笔从戎的青年学子,走出去时是块“钢”,回来时更是“优质钢”。2005年,深圳大学首批毕业的4名退伍大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突出全部留校任教。
199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167舰被命名为“深圳舰”后,南山区即与该舰结成“共建”对子。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山区已接收深圳舰转业军官10多人,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把部队的优良作风继续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南山区也不忘为驻区现役官兵搭建起成才的“摇篮”。早在2006年,南山区建成全市首个“驻区部队官兵技能培训基地”,如今已有250余名士兵取得劳动技能上岗证书。
南山青年投身军中百炼成钢保卫国防,转业退伍军人为南山发展贡献才智力量,驻南山官兵接受技能培训成为军地两用人才……南山区用“人才”连结起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实现“双轮”并驱。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