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安阳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和优抚安置大市,已先后5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8次被命名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城。今年,我市再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展示我市“双拥”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本报从即日起刊发“双拥”创建工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巍巍太行,见证着一个个动人的拥军故事;
悠悠洹水,高唱着一曲曲军民鱼水的欢歌。
安阳是一块孕育“双拥”文化的热土,多年来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军政军民团结和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面向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舆论造势,营造出社会各界关心国防、支持“双拥”、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踏上安阳的土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双拥”情。
国防教育社会化
“我已经顺利通过了初检。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再过不久,我就是一名光荣的军人了!”7月24日,因为应征入伍的事儿,“90后”阳光大男孩汪强兴奋不已,在记者联系他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汪强是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今年6月10日至12日,怀揣从军梦的他参加了全市“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巡回演讲活动,和其他9名演讲人员一起,来到我市4所高校为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随后,他报名入伍并参加了初检。此次巡回演讲在广大应届毕业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市已确定像汪强一样的大学生预征对象398人。
巡回演讲是我市“双拥”国防教育的一部分。我市积极推进军民结对共建,充分借助部队政治工作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开展军事日、军营一日、国防教育辅导课、少年军校、军地联合文艺会演等多种活动,对全社会进行国防教育。目前,全市建立少年军(警)校50多所,军地先后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点36处,市人民大道小学、钢三路小学等9所少年军校被命名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豆腐营小学等8所少年军校被命名为“河南省少年军校示范校”。市“双拥”办积极组织协调地方干部群众体验部队生活,组织部队到地方工厂、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形成了军地互动、良性发展的“双拥”局面。从去年8月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双拥”在基层活动,促使政策法规在基层落实,发展成果向基层惠及。
宣传教育多样化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建‘双拥’城;军政军民团结,筑起钢铁长城……”7月23日15时许,当记者从市第六十五中学门口经过时,校门北侧墙头上的大型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双拥”宣传内容。
记者驻足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不少过往的行人都会被大型显示屏吸引,有的甚至停下来,轻声念起屏幕上的大字。家住曙光小区的韩大爷说:“每天从这儿经过,都能看到关于‘双拥’宣传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再说,咱安阳本来就有着拥军的传统,这些话早就刻在心里了。”
为了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拥军氛围,我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道路设置大型永久性宣传牌50多处,在乡镇、社区、游园、广场等设置“双拥”宣传牌匾和标语,每逢春节、“八一”、安阳解放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开辟“双拥”专栏,对我市“双拥”工作先进经验、军民联欢、社会各界拥军、军地互访等活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运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布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用语;利用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进行“双拥”和国防知识教育宣传。
“双拥”教育阵地化
7月24日上午,家住永安街的常红斌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来到安阳市烈士陵园。他们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随后来到安阳革命史纪念馆。从第一展厅开始,常红斌和儿子的思绪一起回到了战争年代。参观结束后,常红斌说:“这里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趁着暑假时间带着儿子来这里参观,让他从小铭记烈士的功绩、秉承他们的遗志,十分有意义。”
安阳市烈士陵园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安阳市烈士陵园革命史纪念馆于2010年7月正式开馆。该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记录着1922年至2009年安阳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共计87年的历史。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机关单位、学校以及一些社会团体都会组织人员来这里接受教育。
除了依托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等各类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外,我市积极推进“双拥”文化建设,打造安阳羑河“双拥”生态景观1处,建设“双拥林”3处(共3800亩),马氏庄园和岳飞庙等“双拥景区”“双拥路”“双拥商场(店)”“双拥广场”多处。不断加大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的投资力度,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新增用地300余亩,对市(县)烈士陵园进行综合改扩建,投资600多万元对安阳革命史纪念馆进行了陈列布展,2012年以来共接待1100多个单位,45万余人祭扫活动。扎实推进全市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把“慰烈工程”作为民心工程积极稳妥地做好,3年来共投入资金6611万元,全部完成向市(县)烈士陵园搬迁零散烈士墓8365座(含滑县1707座)。(作者:王敏)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