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共创双拥模范城]巴彦淖尔市双拥工作综述

2015-07-09 17:02:27来源:巴彦淖尔新闻网
我市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宗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拓展双拥工作领域,创新双拥工作形式,丰富双拥工作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军地双方和谐发展。

自2011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宗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拓展双拥工作领域,创新双拥工作形式,丰富双拥工作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军地双方和谐发展。

加大投入改善部队基础设施条件

  4年来,我市坚持开展“书记走边关”系列活动,切实帮助部队解决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累计投入经费2.1亿元,为驻军警部队在黄金地段划拨土地510亩。恢复运行了大桦背雷达站,投入9100万元修建了45公里“拥军路”,投入940万元建成甘其毛都口岸边防检查站营房,并安装了监控系统。后旗和中旗两个边境旗共投入944万元建设边防公路,将通往戍边部队的道路打通并建成三级黑色柏油路。发动大型工矿企业参与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筹资500多万元把边防一线所有连队营房和哨所全部建成了一流营房、哨所。电力企业增加500多万元把线路延伸到边防哨所,彻底解决了边防哨所的用电难题。为7个旗县区购置了登高平台消防车,新建或改扩建了7个旗县区人武部。

军地共建同浇文明之花

  2011年以来,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年走访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累计发放“三难”资金527万元(共有优抚对象2987人,占总人口的0.02%)。在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解决了22名随军家属的随迁随调问题,安排军转干部21人。联邦制药资助50余万元,为边防连队援建了1座哨所。在首个烈士纪念日活动中,有近8000名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参加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活动。近年来,我市在主流媒体上大力宣传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宝音德力格尔,见义勇为好战士魏巍、宗东方,爱国拥军模范雷文元、王建国等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拥政一条心,爱民一片情。驻市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执勤等任务的同时,大力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2011年至今,巴彦淖尔军分区机关干部先后资助73名贫困生,捐资8.9万元。驻市官兵累计看望孤寡老人809户,义务植树4万株,扩大绿化面积400亩,清扫街道157公里,积极捐款39万元。61218部队与市歌舞剧院结对共建28年,解放军总参谋部对此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经验。2012年6月,全市多地发生山洪,驻市部队官兵、民兵应急分队与武警、消防和地方救援力量协同配合,共出动官兵714人次、组织民兵1500人次,连续奋战6昼夜,疏散和转移群众359人,装填土方1750多立方米,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

创新方法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4年来,我市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在夯实双拥工作基础上下功夫。投入400万元在川井苏木建成了巴彦淖尔市军训教育基地,每年对河套大学和全市中学生进行军训。成立了巴彦淖尔市青年军校,把部队传统教育、军营文化和军事化管理引入校园管理之中。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各类主题公园、国防教育展厅20多处,较好地发挥了再现历史、展示军威、教育群众、激励后人的重要作用。在全市建成统一的双拥标志性建筑物和宣传橱窗,设立固定宣传牌864块。规范整理档案160盒、740余册,做到纸介质和电子介质档案双备案,使双拥工作运行机制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011年,我市第二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中旗和杭后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旗;2012年,后旗荣获全国双拥模范旗。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