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军民一家亲 共建新农村

2015-07-02 14:02:23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马山镇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庆柱表示,长清区人武部与双泉庄村村委会经过数十年双拥共建,已取得显著成效。

“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修到家门口,数千平方米的军民共建文化广场应运而生,养殖场、蔬菜大棚、五大果品园区、矿泉水离子水厂、万亩中药材基地等拔地而起,‘军民共建’给我们这个既无资源又无区位优势的小村庄增添了生机,呈现给我们一片新农村的繁荣景象。”马山镇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庆柱表示,长清区人武部与双泉庄村村委会经过数十年双拥共建,已取得显著成效,双方互相支持、互办实事,齐心协力把一个全区有名的穷村、乱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

强基固垒建生态家园培训农民助产业提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黑天摔跟头”是双泉庄村早些年的真实写照,出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全村人。“要致富先修路,长清区人武部协调省军区投资数百万元,为我们修建了2条进村路,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路面硬化。”王庆柱说,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区人武部协调省军区在双泉庄村打了4眼“爱民井”,不仅让该村成为全镇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还实现了人均拥有一亩水浇地,彻底结束了双泉庄村千百年来吃水难的历史。“这还不算完,区人武部为村里修建了样板房16间,配备了干净卫生的沼气池、太阳能,开通了有线电视,在全村范围内推广‘一池三改’,沼气池入户实现全覆盖,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全村的生活条件,全村人都感激不尽。”王庆柱说。

“生活条件提高了,技术也不能落后。”王庆柱说,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省军区、区人武部投资建设了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开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养农民技术员200余名,形成了千亩技术示范区,把农民变成了新型技术人才,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看着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一步一步发展,最终形成2万余亩中药材文化产业园,我的心里非常欣慰,也对双拥共建所产生的实效感到震撼。”王庆柱说,产业园通过军民共建实现了融合式发展,所生产的160多种中药材销往全国180多个药厂。

联系密切活动经常军地互补亲如一家

“军地是一家,优势互补才能浇灌出双拥共建之花。”双泉庄村村委会多次组织中小学生走进连队,体验军营生活,与部队官兵一起共忆建军史、共唱先锋歌。同时,双方注重发挥各自优势,为提高和牢固树立“军民一家亲”意识,共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双泉庄村村委会大力开展光荣传统主题交流会,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开展“争先创模”等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会议、标语、宣传橱窗、板报、网站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军民鱼水深情的好传统。双泉庄村还聘请了一批党员、群众担任部队编外辅导员,深入部队与战士谈心交友,解决思想问题。该村村委会发挥中药材资源库优势,定期为部队举办中药材知识培训班,帮助部队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吃水不忘挖井人,军爱民、民拥军。”王庆柱说,自开展帮扶以来,件件实事都在村民心中铭记,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画面已经定格为长清双拥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重大节日期间和炎热夏季,双泉庄村村委会都会去慰问官兵。”王庆柱说,多年来,在十大帮扶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双泉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同时,该村也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与部队互帮互助,密切配合,做好军属服务工作,发挥军地各自优势,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互助、智力互帮,努力实现双拥共建、合作共赢的目标。(本报记者 赵晓东 兰萃 通讯员 李玉辉)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