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假如我与英雄生活一天 ——追寻那不曾远去的英雄之魂

2015-06-19 14:31:48来源:新华网

聚焦现实:我们传承英雄血脉

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床铺。红底鎏金的“黄继光”三个大字下,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单平整干净。

邱少云、雷锋……在英雄牺牲多年以后,每一支英雄所在部队,都为英雄保留着寝具。这,已经成为部队继承英雄精神的传统。

官兵们的眼中没有“假如”。在军营的每一天,官兵们都在和心中的英雄一起并肩生活、战斗。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每逢新兵入伍、学员分配、干部调入,参加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邱少云展览馆,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邱少云之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邱少云》,聆听的第一堂课就是“当好邱少云传人”。

每一支部队的历史,就是这支部队的血脉。官兵沿袭着几十年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能够在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服役,对每一名军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光。

面对社会上对于英雄的质疑声,官兵们满腔愤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副团长马广欣说,官兵们曾为此专门组织大讨论。官兵们一致认为,英雄绝不容许被质疑,历史更不容被篡改。“这些年来,不管社会上流行什么思潮,官兵们学英雄、追英雄的热情不减!”他说。

英雄的名誉不容玷污,英雄的部队更不甘落后。来自英雄部队的官兵平时最关心的是英雄部队的荣誉,最担心的是给英雄部队抹黑。

“在黄继光英雄精神鼓舞下,多年来,每逢‘黄继光英雄连’执行重大任务时,最难做的工作不是动员谁上,而是让谁留下。”马广欣说。

英雄的火种不仅在部队被官兵点亮,也在民间源远流长。51岁的农民摄影家吕庆和,10多年走遍西北、华东十多个省市,宣扬刘胡兰精神;黄继光的战友肖登良几十年来坚持作了200多场报告,传承黄继光精神;河北怀来县存瑞镇干部池艳慧从2000年开始专注收集董存瑞的资料,目前已写成了一部122万字的董存瑞的事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