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87岁的退役老兵刘某水家中迎来“双喜临门”:一手带大的孙子光荣入伍,县双拥办工作人员也主动登门,将一份温暖的礼物——“军人父母养老服务卡”交到他手中。“孩子刚入伍,政府就送来服务卡,我们放心。”老人手抚卡片,眼眶湿润。
“以前只能托发小帮忙照顾母亲,现在有了服务卡,终于安心了。”常年在外执勤的军人小唐得知母亲领到卡并获帮扶后,十分欣慰。他母亲心脏不好,需时常照应,康美镇领导不仅送来服务卡,还上门讲解使用方式,叮嘱紧急联系渠道。
这张看似普通却情深意重的卡片,正成为东山籍军属晚年生活坚实的依靠。
小卡片连军心,细服务暖民心
国庆期间,休假回家的现役军人董某某看着家中醒目的红蓝两张“军人父母养老服务卡”,感慨万千:“父母年事已高,我一直放心不下。
次县里将他们都列入养老服务保障对象,有了这样组织化、制度化的服务保障,我在部队服役更加安心了。”
东山县是连续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县”。2025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军人父母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东山县将军人父母养老服务保障纳入“一把手”工程,着力打通“中央要求—省市部署—县级落实”的政策链路,树立“以后方无忧助力前方无畏”的工作导向。
东山县领导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现役军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迈、患病、独居等现象日益普遍。围绕“你服役、我服务”的目标,东山县经过大量走访调研、信息采集和反复论证,形成《东山县推进军人父母养老服务保障工作方案(试行)》,于今年9月15日正式实施。
该项工作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普惠对象为年满60周岁且在县内居住的东山籍或驻岛部队军人父母;重点对象则为普惠对象中70周岁以上、患重大疾病、失能或半失能、无其他赡养人的现役军人父母等。军队文职人员、无其他抚养人的军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现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父母依申请也可参照执行。
“小蔡,又要麻烦你,这几天胃病犯了,想去医院再看看……”家住西埔镇的军属王某是普惠对象之一,一个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对接县医院军人服务科和“红色助老队”,及时将他送医就诊。
“这不只是一张通讯卡,更是拥军优属的‘连心卡’。”西埔镇东埔社区党委书记蔡一曼介绍,自“服务卡”发放以来,社区将“红色助老”热线并线至党群服务中心座机,已高效解决军人父母在医疗协调、紧急证明、养老认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32件。
东山县人武部领导介绍,目前,全县包括今年秋季入伍新兵父母在内的125张“军人父母养老服务卡”已完成信息采集和制发,实现对需要照顾的现役东山籍军人父母和驻岛部队官兵随军父母全覆盖。这张小卡片,正成为连接军人父母和地方政府最直接、最温暖的桥梁。
服务织成网络,尊崇落到实处
实际上,在落实军人养老服务卡过程中,也曾出现不少问题。为此,东山县再次创新推行“蓝红双色”分类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军人父母养老“九个有”和“九个一”的核心目标。“九个有”聚焦“医食住行”等核心需求,构建涵盖居家关怀、餐食供给、出行便利、文娱活动、医疗优惠、养老扶助、异地帮办、应急响应和身后关怀的服务矩阵;“九个一”则依据对象差异提供分层帮扶。
樟塘镇72岁的军属林某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独居且患肺气肿的他,在使用服务卡后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在这里就餐环境好,朋友也多了,你安心服役,不用挂念。”现在他不仅可以在村双拥食堂免费用餐,还能与村里老人聊天娱乐,性格也开朗了许多。通过服务卡,他还享受到政府安排的免费体检。
东山县双拥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成24座双拥食堂,配套农村幸福院,实现基础餐饮、义诊、理发、文娱等普惠服务全覆盖。所有60周岁以上或经审核符合困难帮扶对象的现役军人父母,均可享受就近优惠用餐、送餐服务。
公立医院设立“军人军属窗口”和“绿色通道”,检查项目实行“留号保障”;持养老服务卡可免费乘坐县域公交,就医可提前预约专车;全县300家“荣军联盟”单位提供物资捐赠、优待优惠;7支“红色助老队”常态化开展助洁、助医、助购及身后事关怀等服务。东山县持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相关服务已全面铺开。
今年8月的一个暴雨天,铜陵镇一位军属赖某家中的货柜突然倒塌。他尝试拨通服务卡上挂钩联系人的电话后,不到一小时,“红色助老队”志愿者就冒雨赶到,帮忙整理家具并打扫卫生。“没想到一张小卡片有这么大作用,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保障网聚合力,长效化稳根基
东山县军人父母养老服务能够快速落地见效,关键在于构建了“凝聚合力、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统筹协调专班,明确7个乡镇、18个部门的职责清单。县财政将首笔200万元专项资金纳入预算,作为启动经费。
县级设立“军人父母养老保障服务中心”;镇、村网格员与普惠对象结对;乡镇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重点对象;特别困难的由县处级领导直接挂钩,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县—镇—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军人父母养老越来越透明化、制度化。
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让服务充满活力。驻岛部队官兵定期到双拥食堂帮厨、到养老机构义诊;县新联会、拥军企业通过“荣军联盟”募集善款物资;老年大学、图书馆、文化馆、景区景点为军人父母提供活动便利;“红色助老队”常态化提供购物、清洁、陪同就医等服务。
目前,全县近千名现役军人父母、驻岛部队随军父母、军队文职和消防救援人员父母均可享受人身意外险和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其中97名普惠对象、28名重点对象实现“九个有”“九个一”服务全覆盖。重点对象还叠加投保“惠闽宝”商业医疗保险,构建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每月有志愿者上门打扫,村里食堂饭菜可口,心里特别温暖。”现役军人家属沈阿婆说道。据统计,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东山籍和驻地官兵家庭满意度达100%。
“现役军人父母养老服务工作,是拥军工程更是暖心工程。”东山县领导表示,将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深化“英雄岛”双拥品牌内涵,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军属成为全社会尊重的群体。(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