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土地,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更是双拥传统薪火相传的典范之城。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红色基因化为双拥动能,双拥共建赓续红色血脉,军民融合发展的脚步愈发坚定。4月23日上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龙岩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六连冠。
双向奔赴,鱼水情深。龙岩的双拥工作,既是老区人民饮水思源的赤子之心,也是人民军队扎根闽西的如山承诺。军地携手绘就同心圆,为闽西老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是“百炼钢”,也是“绕指柔”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闽西十万儿女踊跃参军参战,创建了全国较早、福建最早的红军队伍,为中国革命的最终成功流血牺牲,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驻岩部队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威胁之时挺身而出。
“早一秒、快一步,群众的安全保障就多一分。”2024年6月16日起,龙岩出现持续强降雨,造成上杭、武平30余个乡镇(街道)受灾。武平县中赤镇通信中断、情况不明,县民兵应急连受命赶赴救援。道路多处塌方,泥泞不堪,他们手拉手通过20多处泥泞的滑坡险段,徒步5个多小时才抵达现场。了解情况后,他们第一时间通过卫星电话上报灾情,为后续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在这场救援中,“橄榄绿”是冲锋在前的“最美逆行者”。在上杭县稔田镇,县民兵应急分队战士刘永寿跳入洪水中,徒手为失去动力的冲锋舟清除杂物;在武平县岩前镇,多条不足两米宽的老街堆满淤泥杂物,大型机械无法进入,龙岩市民兵应急营、漳平市民兵应急连、永定区民兵应急连的战士们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作战,用铁锹铁镐、小推车清理淤泥和垃圾;在上杭县中都镇,武警龙岩支队的战士不顾自身安危,爬进倒塌的房屋内部,奋战两个小时,用身体作支撑,将两名受困老人缓慢向安全地带转移……面对“6·16”特大暴雨,驻岩部队迅速集结1371名官兵和民兵,向险而行,5天里,人均参与救灾超过80个小时,共救助群众1200余人,清淤疏浚近300处,疏通道路70余公里,用实际行动筑起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
危难时是百炼成钢的战士,献爱心时是柔情似水的亲人。
“学校太简陋了,我们来援助!”1997年,原南京军区后勤部第十八分部(现32514部队)官兵千里机动,来到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中坊小学驻训。在近一个月里,部队官兵与学校师生结下深厚情谊。看着破旧的校舍,部队官兵慷慨解囊,在短时间内捐资近40万元,为学校建起“劲旅教学楼”。共建28年来,32514部队助学支教从未间断,为学校送去大量图书资料、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并设立“保障劲旅助学基金”开展帮扶活动。部队官兵的厚爱,激励中坊小学师生拼搏进取,迈上快速发展的道路,2020年10月,学校高分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24年,32514部队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视驻地为故乡,待百姓如亲人。致富路、连心桥,蔬菜大棚、虹鳟鱼养殖……2020年以来,驻岩部队共投入资金近950万元,援建驻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个,为12个挂钩村落地一批创收项目,让发展红利切实惠及老区百姓。
龙岩“6·16”特大暴雨期间,驻岩部队官兵参与抢险救灾,将受困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张琪 摄)
红土深情,献给“橄榄绿”
龙岩发挥闽西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立足独特的红色基因、独特的政治优势、独特的历史使命,聚焦聚力新时代双拥工作,把“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探索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五管五提升”推动双拥工作新路子——管政治方向提升工作站位、管应急备战提升援战能力、管宣传教育提升崇军意识、管军地协同提升共建水平、管权益保障提升服务质效。该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省军区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推进连城机场改扩建、推进燃气管网军地同步规划建设、化解部队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龙岩深化“我为部队办实事”活动,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建立健全“马上办、重点办、快速办、循环办”四级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全力以赴保障部队需求。2022年以来,龙岩投入经费近5000万元,为驻岩部队解决需求事项59项。
身披荣誉绶带,笑迎立功喜报。今年4月的一天,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喜报慰问组前往5名现役军人家庭,送去喜报和慰问金。节日走访慰问,立功受奖送喜报、悬挂光荣牌、发布光荣榜,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名录载入地方志;军转干部100%安置在行政和参公单位,转业士兵100%安置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随调家属100%安置到位,军人子女100%就近就读义务教育优质学校,随军未就业家属基本生活补助100%发放到位;市县两级局机关干部下沉退役军人服务站蹲点办公,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探索“退役军人之家+企业服务”融合模式,打造行业特色服务站,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专属服务……龙岩把尊崇献给“最可爱的人”。
一地一特色,一县一品牌。随着《龙岩市“红土双拥·一县一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新罗区在就业创业领域、永定区在服务保障领域、上杭县在思政引领领域、武平县在志愿服务领域、长汀县在烈士褒扬领域、连城县在情系官兵领域、漳平市在教育培训领域打造出红土双拥“七向”子品牌,树起了双拥工作的“龙岩样板”。
“法治拥军”撑起暖心伞,“医疗拥军”开辟绿色通道,“拥军卡”不断拓展使用场景,“拥军贷”让退役军人无忧创业……截至目前,龙岩已确定拥军组织、拥军企业260家,挂牌拥军优抚医院10家,形成多领域、多行业、全社会参与的“大双拥”格局,凝聚起“稳军心、聚民心”的强大力量。
不忘来路,方知向何行
“即使退伍了,我依然是军人,军人的本职就是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福建省第二届国防人物盖桂林出身于军人家庭,高中毕业应征入伍。脱下军装后,机缘巧合下,他来到长汀,任职长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在这片红色沃土,盖桂林把拥军作为“第二事业”,始终将拥军优属扛在肩头:他在企业成立武装部、民兵营,建立常态化训练机制,并投入300余万元构建军民共建与国防教育多元平台;他创建全县首个“退役军人就业示范基地”,累计安置退役军人超30人次,搭建起从“橄榄绿”到“企业蓝”的转型桥梁;他累计慰问过境部队15次,为赴长汀植树造林的部队提供食宿保障超1500人次;他先后8次赶赴抗洪救灾一线,累计捐资捐物超36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情”的时代内涵;他积极动员公司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万元,帮助500多名学子圆大学梦,为闽西老区、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盖桂林常说:“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经济的长久发展。”他不仅把儿子送进军营,还期待将来的孙子成为家里的第四代军人。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往开来、弦歌不辍,龙岩始终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功勋,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血脉。
依托古田会议会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资源,龙岩扎实推进新时代褒扬纪念工作,打造“上杭—永定铸牢政治忠诚”服务链,开展“重走革命路”“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串联“长—连—武传承英烈精神”服务链,累计迁移零散烈士墓4468座,新建和改扩建36处,办理烈士纪念设施土地证72处,开展“守护英烈”志愿服务112次;打造“政府+社会+网络+媒体”为烈士寻亲模式,2021年以来为219名烈士找到亲属、为6名新四军烈士找到安葬地。
英烈故事演讲比赛、英烈风采网上展播、国防军事进校园、清明祭英烈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龙岩以丰富的宣教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建设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双拥氛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