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作为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十面红旗”城市之一,始终坚持将服务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融入社会大局。着眼新起点新征程,创新构建“入伍—服役—退役”全周期服务链,通过“数据赋能+精准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服务保障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从“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服务”跨越升级,让“最可爱的人”在返乡归巢路上感受满满尊崇,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兵力量”。
打破壁垒,担当尽责,密织全时段服务保障网
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后,佳木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带领军地部门主动探索实践,为佳木斯双拥工作发展锚定领航“坐标”。一是提高站位,明确方向。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开卷命题,统筹调度,明确了以退役军人留佳返佳为工作目标,擘画军人从入伍到服役、再到退役的全周期伴随式服务保障的工作格局,整合地方力量帮助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其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构建机制,整合合力。军地各部门以“归零”心态,扎实健全“军地协同+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统筹,市委社会工作部、军分区动员处、政治工作处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服务专班,利用三方部门机构布局,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全时段联系机制”。三是强化服务,高效推进。实施1名退役军人事务专干,1名社区网格员,加N名志愿者的“1+1+N”包联模式,努力实现现实需要有关注、有响应。同步推广“线上申报+线下代办”模式,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等“一站式”服务。
丰富载体,创新举措,特色行动彰显关爱温度
佳木斯市将“零距离关爱”作为新时期双拥工作切入口,不断丰富载体,创新举措,努力让各项服务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工作更有温度。一是夯实基础强质效。制发《佳木斯市关于做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全时段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健全每半年联系台账,精准掌握服务对象需求。针对退役季推出“归雁计划”,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进军营活动,助力军人退役后,快速适应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扩充本地“就业直通车”企业5家,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促成560名退役军人留佳就业,让他们在家乡沃土再展身手。二是聚焦愁盼优服务。创新开展现役军人家访、慰问、排查、宣讲以及就业意向调查为一体的“五个一”行动,累计解决军人家庭实际问题230余件。发挥“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作用,为1300余户现役军人家庭提供结对帮扶,组织军属技能培训覆盖800人次,让“后方”安心、“前线”放心。三是创新载体促落实。推出“军旅文化开放日”“鱼水情深联谊会”“炊事厨技大提升”等品牌活动,通过军营体验、才艺展示、厨技提升等形式增进军民情感融合,在提高双拥共建活力的同时,营造“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社会氛围,助力更多军人留在“第二故乡”安家创业,让“参军光荣、返乡有为”成为城市共识。
强化调度,务求实效,构建长效责任链条闭环
佳木斯市突出机制创新与实效导向相结合的双重特点,奋力推动全时段服务保障工作长效常新。一是严格监督问效。佳木斯市将全时段服务保障工作纳入双拥考评体系,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机制,畅通退役军人诉求反馈渠道,通过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评估、社会监督员评议等方式开展满意度测评。目前开展专项督查2次,整改问题5项,推动服务质效不断优化。二是强化窗口服务。在服务大厅内设置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图板,窗口设置求职意向、培训需求等登记,为掌握退役士兵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需求提供了一手数据。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服务站点132个,年底前实现全时段联系,织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腿”全覆盖。三是强化政策宣介。由业务人员为前来报到的每名退役士兵发放“军耀启航”就业创业政策包,提供“一站式”服务咨询,解答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各种疑问,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在构建退役军人全时段服务保障体系和开展具体服务活动中,积极发挥各级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平台作用,总结宣传经验做法,弘扬退役军人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认同感。
从“全周期服务”的精细谋划到“零距离关爱”的点滴实践,佳木斯市正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铺就一条荣耀返乡、幸福扎根的“双拥之路”,让尊崇军人,成为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让关爱退役军人,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承诺。(佳木斯市双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