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古称麟州,位于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时期,神木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是晋绥边区和八路军120师的可靠后方,“壮士前线英勇杀敌,父老乡亲后方驰援”就是神木人民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真实写照。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早已融入神木人民的骨髓血脉,成为神木精神的深厚根基。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神木军民同心共创,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在2016年和2020年,实现了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两连冠”。
广泛宣传掀热潮,全民共创齐行动。全方位、全媒体、多渠道铺开宣传。把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内容,列入神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全市58所中小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营造“人人关心国防,人人参与双拥”的良好氛围。构建以神府革命纪念馆为主体,沙峁红军革命纪念馆等25处红色纪念设施为辅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双拥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群,常态化开展“一季度一主题”宣教活动。融合运用“报、网、微、端、屏”等资源,设置宣传牌、开设双拥电视专题节目、双拥网络专栏、官微公众号定期发表双拥动态,宣传双拥先进事迹。全力支持驻神部队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双拥工作落实,逐步形成了社会化拥军、上项目拥军、重要节日拥军、跨地域拥军等神木品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学校与部队开展“四联活动”,为驻神部队赠送各类物资及慰问金总价值80余万元。联合景区、银行、商场、影院等出台15大项29类118条优待政策,开展双拥“十个一”工程。落实《解决部队实际问题三项制度》,每年提供长效保障经费300万元,先后投入1.62亿元,为驻神部队建设训练基地、新建部队办公楼、维修营房、购置办公设备。在“八一”、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各镇(街道)组织慰问驻神部队和优抚对象。与中部战区某重装铁拳旅开展“五个一工程”共建活动,多次赴河南驻地慰问,出资500余万元用于其军事设施建设。
落实政策奠基石,创新服务强保障。神木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解决驻神部队官兵的退役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和优抚优待政策落实作为双拥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创新服务保障项目,夯实拥军服务基石。将驻神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官兵就医纳入15年免费教育和全市免费医疗范围;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率先推行“直通车”“阳光”安置办法,优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退役士兵的结构比例,拓宽安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军人顾虑。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生活补助金、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精准识别、规范使用省、市、县三级关爱基金,组织两参人员、军休干部集中疗养,同步做好军休干部、军转企业干部体检工作。开设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窗口,为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优先积极稳妥处理信访事项。组建退役军人税费联合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为退役军人咨询政策、办理税费事项提供便利条件。
军民融合并肩行,携手共筑强军梦。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增进军民友谊,促进军地融合,不断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各基层组织、共建单位广泛开展送科技进军营、送教育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送法律进军营的“四送”活动,积极为部队输送科技、知识、人文等软实力要素。组织军地双方共植“双拥林”、联合举办双拥晚会、双拥作品书画展、双拥杯文体比赛、“国防知识进校园”,开展英烈故事进社区、企业、军营、校园、机关的“五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市军民关心国防、参与双拥的热情。积极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评选表彰,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庆送喜报,组织欢送入伍新兵、回访新兵、迎接退役士兵返乡;党政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常态化走访慰问驻神部队和优抚对象;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重大节庆日、生日发送定制问候短信;组织慰问集训民兵、役前训练新兵、“四有”优秀退役士兵(士官);每月为驻神部队官兵举办集中生日会,形成双拥内涵持续深化、双拥工作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
驻神部队坚持军地一盘棋,认真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统筹推进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始终把驻地当故乡,把拥政爱民与神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平安神木建设、扶贫助学、慈善募捐、义务植树、学生军训等共建活动,先后与150名贫困学子和60户空巢老人结对,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服务。在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主力军,共参与市域经济服务保障200余次,为神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部队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神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红色大地上,时时有子弟兵支援地方建设的身影,处处涌动着老百姓的浓浓拥军情,唱响了一曲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为神木市加快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凝聚磅礴力量!(陕西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