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永春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找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时代脉搏,全力打造具有永春特色的双拥工作品牌。筑牢强军思想。把习近平强军思想纳入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年度计划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作为崇高使命,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双拥工作,认真思考双拥、谋划双拥、推动双拥,推动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做细做实。依托朱德红军旧址群、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林俊德事迹馆、永春抗战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连续多年组织党员干部、教师、村干部等组成的县国防教育讲师团,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乡镇和村居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宣讲,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增强了全民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打牢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崇军拥军的思想基础。2021年10月,选派永春一中刘语桐、黄劭旸和桃城中心小学许亦晗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军梦”国防知识竞赛,在全市11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树立双拥品牌。以林俊德被评为全军挂像英模的有利时机,把学习弘扬林俊德英模精神纳入年度双拥工作要点,在全县兴起学习弘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马兰精神的热潮,把林俊德英模精神作为双拥创模工作的重要推手,积极打造永春县域双拥共建特有品牌。
每年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纷纷组团前往林俊德事迹馆参观学习,现场感受时代英模林俊德将军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感人事迹。2021年4月下旬,组织全县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军休干部、退役军人到林俊德事迹馆开展“不忘从军志、永远跟党走”实践活动,再次点燃了退役老兵们“爱我国防”的豪情壮志。“林俊德精神很能鼓舞人,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能够多开展几次”。已经从企业退休20多年的罗家柱难掩内心激动的心情,拉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手再三叮嘱着。传承英模精神。依托林俊德事迹馆建设县级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1个县级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公园,广泛学习宣传林俊德英模精神,助推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目标任务,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增添光彩。选派3名优秀讲解员入驻林俊德事迹馆,全天候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讲解林俊德英模精神,让林俊德英模精神广为传颂,得到了很好地传承。2020年11月,林俊德事迹馆讲解员林茹婷参加全市国防教育优秀讲师员授课竞赛,她所讲的《大漠铸核盾国防奠基石》一课感人至深,荣获此次竞赛的一等奖。“能够从事林俊德英模精神的讲解,对于我来说很有现实意义”“每一次讲解,对我本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再次洗礼,我会始终如一地坚持做下去”林茹婷如是说。
形成一套双拥组织体系
加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研究确定符合永春实际的双拥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将双拥共建工作纳入全县“十三五”“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队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及时调整《永春县双拥共建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研究制定《永春县年度双拥工作要点》,落实请示报告、工作汇报和工作例会等制度。每年召开1次县委常委会议军会议、1次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1次双拥共建成员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双拥工作例会并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强化沟通联络。驻军、县直单位分别指定一名双拥工作联络员,确保双拥工作沟通顺畅、协调有力、规范有序,及时协调解决双拥创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县人武部提出建设一个县级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公园,经实地调研、沟通协调,确定在林俊德事迹馆馆前广场、进出道路和周边街区进行建设,该公园今年4月建成投用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好反响。
建设一方双拥宣传阵地
凝聚全社会关注参与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共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力度,全方位打造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阵地。
加强基地建设。以“思想政治工作年”为契机,投入40多万元建设3个县级、18个乡镇级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退役军人、驻地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为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工作阵地,每年吸引3.5万多名现役官兵、退役军人、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用活宣传媒介。充分利用全县各类宣传资源和阵地,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创模百日宣传活动,重点完成2幅固定大型双拥宣传牌建设、1部3分多钟的双拥工作成果宣传片制作、1本双拥工作成果展示图册编印以及4个双拥创模迎检点布置等宣传工作,营造深厚的双拥创模氛围。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行政服务中心、医院、银行、车站、公交车、药店等场所设立“军人、退役军人优先窗口”,放置“军人、退役军人优先”标志;各成员单位、乡镇、村居普遍开设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空白围墙等张挂、播放、刷制标语,有条件地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
拓展宣传渠道。结合每年新兵役前训练、退役军人岗前适应性培训,开展以学习弘扬林俊德英模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双拥宣传活动;利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时机,广泛开展《军事设施保护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宣传宣讲,发放《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印发《退役军人政策法规汇编》《退役军人保障法》和双拥宣传手册2万册;组织实施“信息宣传年”活动,及时发布双拥工作动态、退役军人先进事迹,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2020年、2022年永春县退役军人积极发挥作用、主动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先后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双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东南网等网站和泉州市退役军人局微信公众号进行刊发。推荐报送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参加省市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其中郑加平被评为“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福建省最美职工家庭”;林志军获评“2021年福建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2020年泉州市防疫先进个人”;赵智春荣登2022年第二季度“福建好人榜(见义勇为类)”、获评“泉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任何时候,只要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一朝戎装在身,永远心系人民”,曾勇斗持械歹徒、路遇车祸救人,又于2020年6月16日下午救下反锁在家、有坠楼危险的五岁幼儿的赵智春,用实际行动彰显军人英雄气概和使命担当。
营造一个温馨温暖的“家”
注重加强中心、站、点建设,持续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实体化运行,切实增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体系建设。以“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为契机,把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县乡村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其中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桃城镇、仙夹镇、东平镇东山村、湖洋镇蓬莱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为省级“五有”先进单位,桃城镇、达埔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为省级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有效借鉴综治网络化管理模式,在全县推行“网格员+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模式,在乡镇配备一级网格员、村居配备二级网格员、自然村配备三级网格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
“我既是老兵,又是老党员,应该第一个站出来,最后一个离开!”在疫情期间,作为五里街镇儒林社区党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苏振兴,面对儒林社区外来人口多、防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网络的作用,带头逆行而上,全力守护着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落实优抚政策。落实优抚对象定期生活补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大学生入伍奖励金3900多万元,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400多万元;每年“八一”、春节慰问6000多名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近300万元,发放退役军人困难、医疗等补助资金165万元,积极帮助退役军人解决“三难”问题;高质量完成年度安置就业任务,接收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多名、行政事业岗位占70%以上,转业军官多名、100%安置在公务员岗位,随调家属多名、100%安置在事业单位;健全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机制,持续做好光荣牌悬挂和送立功喜报工作,累计悬挂光荣牌13000多块、更换100多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检察院印发《关于建立英雄烈士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印发《永春县县级烈士纪念设施申报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投入250多万元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完成15座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1外烈士墓群改造、10座零散烈士墓提级改造工作;注重加强军休干部服务保障,顺利完成光荣院转隶工作。建立常态化挂钩联系退役军人机制,把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等作为挂钩联系重点,其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每人联系2名、每个股室联系4至5名重点对象,乡镇和村居普遍建立退役军人挂钩联系制度,通过开展日常走访、交心谈心、慰问帮扶等活动,落实好“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关爱服务,让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充分享受到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感谢党和政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党和政府还记得我,这样关心我们,这些好我们都记在心里。”岵山镇塘溪村的退役军人陈某辉来到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今年6月份全程陪同他参加免费体检的工作人员由衷地表示感谢。
创新服务方式。为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实际问题,推行“政府搭桥、需求牵引、多方参与”的服务模式,联合8个县直部门、17家特种企业在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开设退役军人服务专窗,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成功帮助128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点,联合银行推出金融拥军卡、提供小额贷款利率优惠,联合创维集团、民生电器城,发放价值近1000万元的拥军补贴券,联合爱尔眼科、东南眼科医院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眼健康服务,落实崇军联盟单位33家等创新服务。2020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永春爱尔眼科医院开展“守护光明·致敬最可爱的人”眼健康公益活动,这是服务保障好伤残、孤老优抚对象的重要举措,双目失明的退役军人陈某河是这项举措的受益者之一。他逢人就说:“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退役军人实在是太照顾了,真的太感谢了……”。
落实一份军地“双清单”
建立军地双向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军地“双清单”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军队改革、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互提“双清单”。每年召开县委常委议军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双拥共建工作,军地互通信息、互提需求、互办实事,按照“对方所需、尽己所能、无偿支援、当年办结”的原则,收集、整理、形成军地双方需求清单,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力提升双拥工作创建水平。近五年来,军地双方通过县委常委议军会议形成“双清单”项目22件,涵盖地方支持部队正规化建设、基础设施改造、随军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驻永部队参与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参与文明创建、生态创建、平安创建、扶贫帮困等方面。
主动办好实事。先后投入959万元开展为部队办实事好事项目,帮助驻永部队解决基础设施、训练设施、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等实际困难,建设综合训练场、招待用房、洗漱间、健身房、娱乐室和图书阅览室等设施。
解决实际困难。为未就业的随军家属每人每月发放930元的生活补助,目前为全市最高标准;2018年,帮助县人武部1名现役军官随军家属安置到县属企业工作;2020年,永春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设置永春县应急管理局1个专门岗位,用于招考驻泉部队现役军人随军家属;近年来,县教育局连续多年印发《永春县城区部分小学、县直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先后帮助解决9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较好解决了家属随军安置、生活困难、子女入学入托等“三后”问题。去年刚从部队转业的郑某斌,眼看着小孩就要上小学了,但是就读的学校还没有着落,内心很是着急。县人武部、县双拥办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即发函给县教育局,帮助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孩上学有着落了,我就可以安心在单位工作了。”郑某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开展一系列共建活动
组织实施“双拥+”系列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深化军爱民、民拥军如鱼水般的深情厚谊。
常走访慰问。投入160多万元,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对县域内外共建部队进行走访慰问,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活动,定期走访慰问服役三十年、荣立二等功以上和边海防官兵及抗疫一线官兵家属。
重拥军服务。以“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县总工会、文旅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桃城镇、桃溪实验小学等15个单位和驻永部队开展结对共建,深入开展送法律政策、送科技文化进军营活动35场次,其中每年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军营活动2次,赠送法律书籍1000多册,举办法律讲座8场次。近年来,县双拥办、文化馆、桃城中心小学、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联欢晚会、书法进军营活动12场次,县人武部、县总工会、县双拥办与驻永部队共同开展趣味运动会、非遗表演等活动3场次,县职业中专学校等单位与驻永部队开展篮球比赛10场次,县文旅局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官兵编排文艺节目5场,县心理卫生协会为驻永官兵开展心理疏导、咨询等服务40多人次,极大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军民共建取得实效。
促社会发展。官兵参加抢险救灾、义务献血、义务植树活动和“平安永春”“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组织国防教育宣讲团宣讲活动4次,学生军训2万多人次;泉州军分区、武警泉州支队先后和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开展结对共建,武警泉州支队与介福乡人民政府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商军地协同发展,共叙军民鱼水深情;驻泉某部深入玉斗镇、东关镇开展“双拥+扶贫”“双拥+消费扶贫”等活动,走访慰问军烈属、低保户35户次,资助生活困难学生近20人次2万元;县人武部向介福乡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捐赠医疗用床25张,开展“八一助学兴教”活动,帮助辖区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每年资助2-3名生活困难大学生。(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