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广东江门开展清明祭英烈“七个一”活动 赓续传承侨乡英烈精神

2022-04-18 18:58:16来源:中国网
2022年,广东江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以缅怀先烈、弘扬英烈精神为重点,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告慰英烈。清明...

2022年,广东江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以缅怀先烈、弘扬英烈精神为重点,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告慰英烈。清明期间,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8个部门发出《关于做好2022年清明期间烈士祭扫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加强国防及爱国主义教育、发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扫、运用“互联网﹢云祭扫”、加强媒体宣传等方面,在全市上下合力推进“七个一”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传承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引领崇尚、缅怀、学习、捍卫英烈和关爱烈属的风尚。

发布一份“清明祭英烈”活动倡议书

3月30日,市双拥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出《江门市“清明祭英烈”活动倡议书》,创新祭扫方式,倡导网络祭扫,并于4月1日至15日集中统一开展“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活动,网上祭扫以江门英烈网、中华英烈网、广东英烈网、江门文明网、江门党史网为主要平台。倡导广大市民、烈士亲属、退役军人、社会各界、青少年学生及在外乡亲开展网上祭英烈,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和对英烈的感恩及敬仰。全市各系统各组织纷纷响应,市公安局在公众号发布《清明祭英烈 忠诚铸警魂》,宣传陆锦棠、严敬文等江门公安英烈事迹;市教育局向广大师生、家长发出《关于清明假期疫情防控的倡议书》;江门消防支队开展“沿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活动,通过H5专题纪念祭奠消防英烈,并将缅怀英烈精神结合到清明消防安保工作实际中。据统计,全市共有69万余人次参与网上祭英烈。

结合英烈精神进行一次“侨乡红色精神谱系”党性教育

清明期间,江门深度挖掘整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英烈事迹,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新模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感、吸引力。CCTV-4央视纪录片《绝笔》播出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夫妇用生命诠释信仰和爱情的红色故事,向全国观众送上共情式、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市双拥办、市文明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15期“清明忆英烈”系列宣传报道,通过在公众号“江门发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网等媒体渠道发布,深入报道侨乡大地上闪耀的英烈群星,抗战英烈南楼七烈士、“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夫妇、“舍己救人好干部”邵荣雁等一批英烈故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以蓬江区龚昌荣故居、开平市万隆客栈、鹤山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一批党史教育阵地,以及英雄山烈士陵园、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为各级党建的活动阵地,在学史力行中擦亮红色底色。江海区开展分享英雄故事演讲、清明主题诗歌创作、国旗下的红色教育、观看红色电影和红领巾广播站传颂等系列活动共计11场次。台山市组织市直单位、各镇(街)、爱国拥军促进会举行“缅怀英烈·培根铸魂”英烈故事演讲活动,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台山革命英烈李德光和黄美英的事迹。开平市活用碉楼等侨乡红色资源,打造“碉楼下的党课”主题项目,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300多场次,服务群众过万人次。恩平市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诵读红色经典活动,通过诵读《恩平市镬盖山六壮士》《民族的丰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红色经典,追忆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

开展“我为烈士守好墓”一系列志愿服务

清明期间,江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充分弘扬英烈精神,汇聚抗击疫情的巨大合力,为战疫构筑起一道坚实厚重的红色屏障。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推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结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发挥承上启下、联系协调作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党性修养,让英烈精神熠熠生辉。据统计,全市共发动65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497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疫、清明代祭扫、关爱烈属等工作。其中,“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配合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对全市132名烈士遗属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赠送慰问金(品)折款价值2.6万元。江门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和爱国拥军组织义工队参与英雄山烈士陵园疫情防控工作,连续4天累计服务时长184小时。新会区组织老兵义工,擦洗烈士纪念碑体、清理设施周边的落叶和垃圾、清除杂草。开平市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为开平市英烈园286位英雄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以绿色文明方式纪念烈士、告慰烈士英灵。

讲好一次五邑籍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侨有担当”故事

江门以爱国统一战线为纲领,讲好华侨华人家国故事,利用好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凝聚400多万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侨心、侨力、侨智,更好支撑服务江门发展。公众号“江门发布”推出《侨都观察:追思先贤,感恩奋进》,深入报道革命时期的革命救国者陈少白、航空救国者冯如等的伟大功勋;抗战时期飞行员黎荣福等1000多名台山籍飞虎队子弟的英勇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戴爱莲等爱国人士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壮阔诗篇;改革开放以来,以黄球、李文达等为代表的五邑籍华侨华人捐资兴学、投资兴业,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南方报社的《穿越百年江门:这些碉楼既承载思乡深情,更传颂着“七壮士”抗日就义的壮举》短视频介绍了五邑华侨华人顽强奋斗、爱国爱乡的故事,在学习强国平台广为宣传;恩平市16位委内瑞拉华侨华人组建“侨”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为家乡建设贡献“侨”力量。

上好一堂“红领巾话清明”青少年红色精神体验课

江门近1200所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中小学生接受红色思想洗礼,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各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红色资源,以主题班会或纪念活动等形式,开展“红领巾话清明”主题教育活动1000多场次,并组建一批“红领巾讲解员”宣讲队伍,使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三个故事”更具广度、更显温度、更有力度。其中,江门市培英小学充分发挥首家学生邮局的优势,结合“邮”特色,引导学生挖掘邮票中的英烈故事,引领追寻英雄足迹,缅怀英雄事迹。新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新会东区学校开展“缅怀先烈志 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师生们走进边防军人,感受榜样的力量。恩平市举行“感怀清明,遥寄相思”配乐诗文诵读活动,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英烈事迹融于诗歌、演出等才艺当中。

组织一场“清明云祭扫·献花思故人”网络纪念活动

在大力倡导通过江门英烈网、中华英烈网、广东英烈网、江门文明网、江门党史网等平台开展网上祭扫的同时,江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南方报社在4月2日至10日开展“清明云祭扫· 献花思故人”网络签名寄语活动,鼓励市民通过云祭扫缅怀故人,参与网上寄语的市民达1.4万人次。江门市博物馆推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线上讲解活动,由红色讲解员讲述五邑籍革命先烈的故事,线上观看逾2万人次。鹤山市推出清明祭英烈网络祭扫H5平台,关联了鹤山市革命烈士纪念馆VR展馆,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馆区进行全景环绕拍摄及数据处理,还原展馆原貌实景,鼓励广大市民参与线上“云参观”,深入了解鹤山市174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构建一个“四位一体”融媒体宣传矩阵

充分发挥传统报刊、网络传媒、新媒体和户外广告的“四位一体”立体式融媒体宣传矩阵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公众号、短视频开展网上祭英烈宣传活动98次。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江门广播电视台制作《网上缅怀英烈 文明寄托哀思》短视频,倡导广大市民、烈士亲属、退役军人、社会各界及在外乡亲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和对英烈的感恩及敬仰。南方报社制作的《穿越百年江门:这些碉楼既承载思乡深情,更传颂着“七壮士”抗日就义的壮举》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推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18集“峥嵘岁月”烈属和老同志老战士口述历史;《广州日报》刊登《江门发出“清明祭英烈”倡议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网信办、江门广播电视台制作《网上缅怀英烈·文明寄托哀思》《鲜花祭英烈·哀思祭忠魂》短视频,倡导网上祭英烈活动。

江门还积极推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与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媒体等爱国拥军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宣讲红色故事、参观红色展览、参与红色活动等,广泛动员烈士亲属、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在外乡亲等群体参与烈士纪念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英烈精神,让烈士亲属倍受关怀尊崇,让褒扬纪念工作在全社会倍受支持。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下一步,广东江门将坚持以丰富的形式缅怀革命英烈,使英烈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引领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