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广东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2022-04-07 15:18:19来源:中国网
清明期间,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在珠海烈士陵园和凤凰山烈士陵园敬献鲜花、擦拭墓碑、代为祭扫。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广泛发动镇...

清明期间,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在珠海烈士陵园和凤凰山烈士陵园敬献鲜花、擦拭墓碑、代为祭扫。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广泛发动镇街、院校、社会组织举办“网上祭英烈”和走访慰问烈属活动;高新区组织32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唐家共乐园开展清扫烈士纪念设施等志愿服务活动;鹤洲新区筹备组结合管辖海岛职责,专派工作人员赴桂山岛、万山岛、担杆岛等海岛开展“清明网上祭英烈,普法宣传上海岛”文明祭扫活动。

4月2日,河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党员干部到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2022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肃立默哀,奏唱国歌,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表达对烈士的深切哀思、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同时,市妇联、河源电信、源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也先后组织了清明祭英烈活动,由于疫情原因,参与祭扫共138人次。

3月30日至清明期间,江门市双拥办、市文明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15期“清明忆英烈”系列宣传报道,通过在公众号“江门发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网等媒体渠道发布,深入报道侨乡大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闪耀的英烈群星,抗战英烈邓一飞,南楼七烈士、三堡五烈士,“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夫妇,“舍己救人好干部”邵荣雁等一批英烈故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清明忆英烈”系列宣传之二:南楼七烈士

校园缅怀先烈

日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师生们写下了一封寄往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的信,写给在1934年8月1日牺牲的广州“文总”六烈士。六名烈士当中,有的是中山大学的代课教师,有的是毕业生,还有的是在读学生,年龄最大的不过27岁,最小的仅21岁,每一位都有着坚定的家国情怀。师生们写下这封信,既是缅怀,也是铭记:“希望感念烈士精神的同时,回溯一段故事,用文字留住记忆”。

4月1日,河源市紫金县尔崧中学组织部分师生到县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师生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列队鞠躬和默哀,悼念为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烈士。随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革命先烈刘尔崧先进事迹,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碑,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英雄事迹。

3月28日,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初中部开展了“缅先烈,话理想”清明节主题演讲会,通过回顾革命风云历程和人物故事,追思先辈不朽的精神;高中部开展清明节主题班会,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从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3月29日,各班登录“中华英烈网、中华文明网”等网站,开展线上献花、留言互动等活动,学习英烈事迹,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心、传承之志。3月31日,学校党委组织部分党员、团员前往五华县蒲丽顶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革命先烈。

  

3月28日,嘹亮的国歌声在东莞市洪梅镇中心小学一千余名师生的家中响起,同学们与家长在屏幕前共同参与“铭记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2022洪梅镇中心小学线上升旗仪式暨清明缅怀。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唱起国歌,内心燃起了神圣的使命感。在随后的国旗下讲话,同学代表以《清明节寄哀思》为题,号召大家学习和继承革命英烈们不畏牺牲和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赵老师也勉励同学们要心系祖国,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最后全体师生还一起观看了红领巾小剧场。

媒体对话访谈

他与李大钊并称“南杨北李”。9块钱,一副眼镜,是他被国民党当局抓捕时身上的全部财产。“死可以,变节不行!”他摔掉蒋介石打进狱中的劝降电话。在他就义后的许多年间,周恩来经常讲述他的事迹,称赞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他就是杨匏安,广东香山(今珠海市)人,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用一生写就一封爱党爱国的无字家书,在杨匏安精神感召下,他的孩子全部走上了革命道路。广州日报记者访谈杨匏安烈士之孙杨峻和杨匏安烈士的儿媳何广贤,一起回首杨匏安革命之路的点点滴滴。

在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红砂村的洪灵菲故居“亦瑞居”右侧南北厅,洪灵菲烈士的家书手迹收藏于此。其中大部分是洪灵菲写给妻子秦静的书信。这对革命伉俪为了革命,处在随时搬家、隐姓埋名的生活状态,两人偶尔要被迫分离。在书信中,他们互相慰藉,互相鼓励。不仅是家书,洪灵菲的文学作品也可谓是“革命”+“恋爱”的奏鸣曲。他将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反映到作品中来,鼓舞着热血青年、革命志士献身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广州日报记者与洪灵菲养子、89岁的洪瑞宁进行了深入交流。洪瑞宁回顾了洪灵菲奔波曲折而又精彩短暂的一生,也分享了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

  

在惠州市惠城区芦洲镇芦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安葬着一座烈士墓,墓主人是1948年在与敌军作战时牺牲的东纵战士潘浪溪,牺牲时年仅20余岁。经考证,潘浪溪烈士是广州从化人,因多年来找不到烈士家属,其墓地一直由黄振威和家人祭扫。黄振威如今已是74岁的老人,其60多年来坚持祭扫、管理烈士墓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清明将至,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随同惠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领导见到了这位令人敬佩的芦村老支书黄振威,听他讲述潘浪溪烈士墓的由来,并在老人的带领下一起前往烈士墓祭扫,敬献鲜花缅怀烈士。

走进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村史馆,三封家书摆放在入口显眼位置,这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长津湖战役,最后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烈士严良在部队寄回来的家书。清明节前夕,严茂兰特意来到村史馆缅怀大伯严良,并向《惠州日报》记者讲述了他的英雄故事。严良10多岁就加入了东江纵队惠阳大队的“小鬼队”,后在26军88师263团特务连参加了淮海战役,参与了解放上海的战役。1950年的11月,严良接到了远赴朝鲜战场命令,并在第二年的冬天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壮烈牺牲,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长眠于异国他乡。(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