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军产小区违建拆除了,安全隐患清理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不少虹口区军产小区正发生一系列“蝶变”,让退役军人及家属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一直以来,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新一轮双拥模范城的关键之年为抓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始终坚持以军民融合发展、军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多方资源,着力解决军产小区历史遗留和疏于管理等问题,结合“美丽家园”硬件改造,住宅小区创文综合整治拾遗补缺等工作,前期对全区百余处军产小区开展了城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步改善军产小区“老、旧、乱”现状,持续提升军地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运光路某弄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售后房小区,里面有四排房屋为军产房。整个小区,有人管理的售后房和无人管理的军产房无论在卫生、内外墙污损等整体环境方面还是居民实际居住体验上反差都很大。为进一步提升小区整体环境,补齐军产房创文短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沟通协调部队,区房管局积极对售后房做“美丽家园”硬件提升,相关部门对同一小区里的军产房也做了相应的提升。不仅粉刷了内外墙,与整个小区协调一致,还对房屋大门、小区路面、房屋屋顶、小区绿化等一起做了提升。改造后小区里的军产房和售后房在外观和使用功能上保持一致,军产房已不再是小区创文的短板。
四达路军产小区存在房屋老化,下水总管局部堵塞,路面坑洼,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区房管局、欧阳路街道等相关部门,上下联动,以“三个一点(即部队出一点、区级部门出一点、街道出一点)方式”,对小区进行综合改造,粉刷小区房屋内外墙,修复窗户,调整小区绿化,修建垃圾厢房,小区环境得到整体改善,为小区创文奠定基础。
新中某小区为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售后房小区,小区里也有部分房屋为军产小区。在给小区做“美丽家园”硬件改造时,为补齐小区里军产房创文短板,对小区里的军产房也做了外立面粉刷,军产房屋“一键换新颜”,为后续小区创文增加了砝码。
江湾镇街道三门路有四处隶属不同部队的军产用地,周边没有配套的基础生活设施,营房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入安全与环境美观。前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摸底,针对不同部队主体分别制定方案,拟将部队闲置营房建成虹口区无军籍活动室(江湾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点);部队公寓房纳入美丽家园建设;菜地拟建成双拥主题公园;闲置空地将进行整体修缮及绿化,打造居民的温馨家园。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精准施策,从根本上解决军产小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着力打造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管理机制健全的美丽宜居型小区,努力实现军产小区的“一键焕新”。(上海市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辛纯 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