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位于福建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南安市丰州镇的镇区,该村现有人口7154人,其中退役军人155人(其中党员59人、残疾军人3人、低保2人、五保1人、参战人员8人,全村60周岁退役军人73人)。近年来,南安市桃源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依托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了应急救援、便民服务、爱心探访、为老兵悬挂光荣牌等一系列爱心暖心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崭新风貌,享誉四方,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依托服务站,组织规范严密。该志愿服务队依托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而成立,下设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共有17人组成,其中党员8名,他们熟悉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职责、制度、流程、组织架构和服务内容,成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活动经常,规范有序,组织严密。
弘扬正能量,展现良好形象。自2020年初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竭诚服务、发挥能量和“退伍不褪色,奉献新时代”为宗旨,以“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目的,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每个阶段他们都会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到群众的心坎上。在服务对象多(户籍人口5870人,流动人口1284)、覆盖辖区大(辖区面积7.868平方公里)的情况下,由于服务热情周到,诚心诚意,不计得失,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村民们的认可。
抓准切入口,活动经常实在。志愿服务队不搞“花架子”,不好高骛远,注重从小处入手,把每一件的实事办实办好。比如在开展“爱国卫生月”期间,他们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号召广大市民共同行动起来,增强居民的保护绿色环境、促进身心健康意识,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村镇、社区的意识。志愿者服务人员每周还安排一、二天在华源小学、华侨中学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有序引导学生文明、安全出行,增强了中、小学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危急冲在前,勇于担当作为。在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穿起绿色军装,佩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佩带,冲在抗疫战斗的第一线,以认真负责的精神进村入户,为疫情防控尽心尽职,提供多种志愿服务,群众对他们在危急时刻勇担当的行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党员傅轮轴,曾在部队服役11年,在志愿服务队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在部队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抗“疫”战斗还是在防讯救灾志愿服务中,总是冲锋在前,哪里任务重,灾情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不遗余力地拼搏战斗,受到了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润物细无声,甘当文明使者。在传播精神文明和时代新风的过程中,他们积极践行,用行动诠释初心,志愿服务队联合桃源村慈善会、开元寺、石亭寺等志愿者,开展“温情春节”和常态化的探访慰问活动,真正地解忧帮困、助需应求、奉献社会。志愿服务队除了开展自发、常规的志愿者活动外,还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其他为民服务项目。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由于积极开展多项活动,服务热心周到,颇有业绩,已经在辖区居民中小有名气,受到广泛的鼓励与点赞。
桃源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调动退役军人的积极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桃源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延伸和补充,壮大了基层退役军人工作力量,使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运行有了可靠的基础;二是该志愿服务队非常“接地气”,所做的都是一桩桩的实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三是他们常做常新,能够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自己的出色表现,确实树立退役军人的形象,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吸引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不断扩大志愿者行动的参与面与覆盖面,真正做到服务一方、温暖一方、宣传一方、带动一方,为家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业绩。
桃源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表示,将断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通“服务服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竭诚奉献、扎实工作、做好服务,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就业安置、教育管理、权益维护等各项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当地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