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霞美镇现有退役军人1582人,重点优抚对象118人,各类具有实际生活困难退役军人128人。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自运行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把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抚政策及时惠及全体退役军人的基础上,积极融合社会力量,坚持真心真情真意,把退役军人当亲人,把退役军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见需求就办、有困难就帮,让全体退役军人在思想上、政治上、身心上、生活上真实体会到尊崇感、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他们通过信息采集,将全体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区分生活困难、技能短缺、资金缺乏、住房紧张、身体有恙等进行分门别类,把需要服务对象的数质量搞精准;充分发挥驻地乡贤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优势,把他们往拥军优属的路上引,倡导他们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到镇退役军人具体事务中;把退役军人的精神需求摆在第一位,在改善其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让其获得身份上的认同,使全体退役军人更加自觉珍惜军人荣誉、珍惜当兵历史,既做一名接受服务者,更当一名服务他人的传播者。
一是把服务对象底数掌握准。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不满足于简单的数量登记,而是把退役军人在部队所学的专业、家庭背景和当前的生活现状,以及个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结合起来进行归类,共区分成年老体弱多病群、创业资金短缺群、劳动就业技能不熟群、现实生活困难群等6大类,再依据退役军人的现状及时予以针对性联系跟进。真正做到了“四个掌握、一个跟上”,即:掌握他们能干什么、可干什么、需要什么、想干什么,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及时跟上。
二是把社会力量沟通融合好。该镇民营企业多,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也多。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与企业家们沟通联系,倡导他们共同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先后成立了“女企业家拥军优属协会”、退役军人就业技能培训点,设立了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公益性岗位等。截止目前,共有11名退役军人在创业资金上获得乡贤资助、134名退役军人获得免费技能培训、126名退役军人在本镇企业实现就业、21名退役军人获得公益性岗位、180余人次困难退役军人获得镇“女企业家拥军优属协会”直接经济、物资援助。
三是把精神心理需求考虑到。综合调查了解,镇退役军人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自己努力,在物质生活上走在时代前列。在他们看来,身份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满足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帮助。为此,他们大力倡导退役军人光荣、退役军人依法优先的良好氛围。每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座谈会,到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贴年画;在车站、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退役军人依法优先专窗;联系退役军人到学校给学生讲军史、党史;每月定期邀请各类退役军人代表到镇商讨服务改进措施;组织结婚满50周年、配偶健在的退役军人合拍金婚照等,使广大退役军人切身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对其身份上的认同,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在无形中拉近了情感距离。自建站以来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人表达不合理需求。
从霞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等靠依赖思想势必使问题越积越多。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解决问题。比如,当初提出给结婚满50周年、配偶健在的退役军人合拍金婚照,构想是好的,形式也非常新颖,也得到领导认可,但面对114名符合条件拍照的退役军人,操办起来钱从哪里出、组织老年人活动有没有现实危险因素等,也使他们徘徊过,产生放弃念头。但他们不轻易放弃,积极与镇“女企业家拥军优属协会”沟通,并与照相馆协调,让女企业家们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让照相馆的师傅携装上门拍照,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最后终于把好事办好,产生良好社会效应。
二是只要温柔以待,势必获得充分理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人民群众上门办事最不愿遇到的境况。同样,在服务退役军人时,更应做到热情热心热切。能办的要立马就办、一时办不了的要说明清楚,办事中有矛盾冲突的要予以帮助协调。比如,在每年办理“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军人老年生活补助”时,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出生年月、姓名、退伍证等诸多要素上的不一致。对此,在身份核验确认时,能够现场予以确认的现场予以确认,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就多方调查核实,再予以办理,决不让同一个人就同一件事往返于第二趟。就是凭借着这种“事不过二”的服务态度,退役老兵们有话也愿意跟他们说了、有事也愿意找他们办了、空闲时也愿意上服务站建言献策了,彼此也更加相互理解了。
三是只要一心为公,放低身份又何妨。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可获得社会上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帮助。他们认为,服务好退役军人,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一个公民的事。只要不谋私利,把“化缘”所得用在服务退役军人上,就心底无愧。正如有的企业家所说:“你们退役军人服务站能够找上门,让我们的公益事业、拥军举措更加有了明确方向,不要觉得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