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构建高校爱国拥军新格局

2021-07-19 17:32:13来源:中国网

厦门市是一座蕴含着爱国拥军基因的英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厦工作期间,亲自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厦门的双拥工作始终在全国双拥工作中走前头,曾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殊荣。新形势、新起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紧贴厦门爱国拥军的实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构建起“一二三四五”的高校爱国拥军工作的新格局,打造高校爱国拥军的升级版和新常态。荣获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省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

下好爱国拥军“一盘棋”,注入立德树人新动力

健全领导机制。学校党委始终把爱国拥军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负主责,分管副书记分工落实,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把加强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定期选派党政班子成员参加各级国防和军事教育培训班,与驻军部队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初步形成上下贯通、指导有力的爱国拥军领导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富国强军、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爱国主义核心,以省级“文明校园”创建、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抓手,制定学校大思政工作台账,明确爱国拥军教育项目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预期成效、完成期限等。院党委会坚持每学期研究爱国拥军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工作总结和特色提炼,促进迭代提升。

落实保障机制。将落实爱国拥军教育主体责任作为院系党总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和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强化院系党总支对国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把关作用。成立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征兵站等专职机构,给从事爱国拥军教育的教师上“户口”,落实专职教师每学期参加国防专业再教育、再培训人均达36课时。军事课教师连续三年入选学校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落实大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特色校建设等专项教育经费保障,每年达50万余元。

在师生两个群体上下功夫,激发不竭的精神动力

加强国防和军事教育培训,引领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坚持厦门“特殊区位要有特殊作为”的双拥理念,把国防和军事教育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成立学校“青年党团员教师应急突击队”,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五年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青年教师国防和军事教育培训班”8期,培训教师500多人次,确保教师“持证上岗”,主动作为。

创新“大爱教育”实践,鼓励学生应征入伍。坚持和驻军联合举办征兵动员会、入伍学生座谈会暨欢送仪式、优秀大学生士兵事迹宣讲会等,落实大学生入伍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以及退役复学优惠政策,做到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发动、咨询指导、选拔培训、服务保障全覆盖,激励大学生实现从军报国之志。五年来,学校共向部队输送了180余名优秀大学生青年,在厦门地区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动课堂、网络、实践三结合,合力唱响主旋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新高校军事课程建设,以必修课《军事理论和防空》为核心,推进“国家尊严和民族复兴”课程模块的开发与建设。严格落实军事技能训练课的学分学时管理制度,学生军训及军训会操多次受到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思政必修课《形势与政策》中设置“国家安全教育”专题,邀请军事课专家到校巡回授课,学校获福建省“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学生在第五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军事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积极拓展网络国防教育新阵地。以学校官微、“厦小城”微信公众号等组成国防教育新媒体传播矩阵,创作《城院青年说》《厦小城的红色之旅》系列短片等节目。举办网络文化节,突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主题,近三年来,优秀作品获省、市教育部门表彰40余次。定期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为爱国主义的传播营造良好氛围。开发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竞答”平台,同步开展线下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网络育人《建成融媒体“三个中心”,实现网络育人“三个融合”》入选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充分运用省市红色资源,广泛组织师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实践活动。仅2021年上半年,组织各类体验式、沉浸式活动40余次。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为主题,每年选派30多支队伍,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为抗日战士哺育后代而牺牲自我的感人故事为原型,公开展演原创大型情景剧《乳娘》。依托“晨点晨练”课程化,开展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十个专题的“国旗下的讲话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理论学习社团开展“红色旧址说党史”朋辈互教活动,得到“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突出四个重点,夯实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根基

充分发挥优秀退役学生士兵的榜样作用,成立退役士兵协会“军魂社”,组建“国旗班”,让退役学生的身影活跃在升旗仪式、防灾演练、大型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现场,成为展示校园形象的烫金名片。当届“军魂社”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占比56%,学生干部占比85%,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共计44项,榜样作用突出。学校电子系退役学生、戍边战士翁同学向师生分享自己的戍边经历和戍边英雄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壮举,引起师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示范作用。贯彻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决策部署,制定“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教学规划和退役士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招收1350名高职扩招退役军人,年级最大的69岁,最小的19岁。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风采,引领和带动全校师生共同进步。

着力强化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举办学工国防素质能力提升研修班,和“辅导员国防教育班会课”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在2021年全省高校“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思政微课大赛中,我校辅导员的《“自找苦吃”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荣获一等奖。

着力凝聚厦门地区爱国拥军力量。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厦门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在厦门市双拥办、市委宣传部、厦门警备区政治工作处指导下,承办“鹭岛军民情·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与驻军部队等10支代表队共同在决赛中深切感受党的百年风雨历程和伟大成就,并取得竞赛三等奖的好成绩。积极推动以“共和国特等功臣”张水锦烈士后人为代表的厦门市红色场馆宣讲团进校园,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将国防和军事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精心打造了军事理论教育精品课、新生军训、退役士兵“国旗班”、晨点晨练“国旗下的讲话”、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等五大特色项目,不断丰富高职院校爱国拥军的教育内涵,为培育有担当有血性的时代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郝鹏飞 吴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