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横跨苏州河两岸,因河而生、因河而兴,这里是中国棉纺织业的摇篮,是红色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也是党的早期组织重要活动地之一。长寿路街道历来是沪西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享有“赤色沪西”的光荣称号,拥有顾正红纪念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塑像等“红色基因”,并涌现了顾正红、刘华等革命先烈。
2019年,长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该站点充分发挥资源立足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夯实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品牌、参与社区服务等做法,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为军服务高质量发展。
夯实精细服务水平 厚植为军服务情怀
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成立至今,设街道服务站1处、居村委服务站35处,服务站以服务管理为主,扎实有效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有序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通过对辖区内退役军人摸底排查,确保辖区内退役军人不漏一人、不少一户。
服务站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精细化,确保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服务有载体、宣传有平台,做到三个保障。一是设施完备,提供硬件保障。服务站办公60平方米、活动可使用面积近千平方米,设有接待点、讲座室、阅览室、影视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及退役军人风采墙、荣誉墙等阵地;融入军旅元素,让退役军人重拾回忆,切身感受温暖。二是人力夯实,工作人员力量配置有保障。服务站现有工作人员2名、志愿者12人确保服务站日常运营;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网格综合服务管理片区等联动整合,挖掘退役军人志愿者,充实服务站力量。三是智慧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互补保障。在传统的宣传阵地的基础上,融合“长寿社区服务”线上服务平台,简化工作,突破瓶颈和限制,解决政策落实、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效率和水平。
立足红色资源优势 聚力红色精神传承
长寿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结合顾正红纪念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等场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走访红色场馆、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把赤色沪西的精神传承好、弘扬好,把红色资源整合好、利用好。
在烈士纪念日,举办“不忘初心、祖国至上”——国旗下成长青少年升国旗仪式,青年代表向烈士家属进献鲜花,共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在五卅运动95周年,也是顾正红纪念馆开馆12周年之际,组织举办“大手牵小手 嗨翻六一”定向赛活动,将顾正红纪念馆作为其中一个打卡点位,让孩子们通过参观纪念馆,了解顾正红烈士事迹,回顾历史,铭记历史。
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优抚对象及驻地武警某部队官兵代表,一同前往沪西革命史陈列馆参观学习,缅怀先烈,在重温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推动崇军文化氛围
在长寿这片自带“红色基因”的沃土上,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秉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沪西精神,发挥退役军人党员先锋作用。这里有一支以传承“主旋律”为主题的“老兵讲坛”队伍,他们走过峥嵘岁月,如今已进入鲐背之年,过往一些记忆虽已变得模糊,但对于理想信念、革命事业、改革发展的记忆犹如昨日般清晰。他们中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的是抗美援朝革命战士,从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一心跟党走,到和平年代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老兵讲坛”成立至今,通过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为社区党员群众、部队官兵、青年学生等开展了19场宣讲活动,讲述有细节、有温度的感人故事,更好地营造社会尊崇氛围,弘扬英烈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助力社区发展服务 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利用宜昌、东新、凯旋三大服务片区的平台和载体功能,满足退役军人15分钟生活圈需求。充分发挥社区老年文艺团队作用,推动“健康共同体”、“健康服务”、“城市乐活”、“为老助餐”等实事项目,项目结合退役军人基础工作,依托并深化双拥(优抚)之家和“关爱功臣”活动,形成集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为一体的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服务。强化退役军人中的为老服务事业,从聚焦老年人的“一顿饭”,到适老化改造的“一间屋”,从“一条热线”关怀独居老人,到“智慧养老”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舒适和便捷,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内涵,倡导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和居家支持,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满足了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退役老兵在社区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同时立足社情民意,主动为社区高龄优抚对象对接“长护险”、健康知识讲座、认知症干预服务,开展“小老人关爱老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优抚对象与同龄伙伴一起闲话家常、倾听支持,充实优抚对象的晚年生活。为优抚对象中的年轻夫妇提供免费孕前检查、家庭育儿知识辅导、0-3早教课程等一系列活动。
多举措推动就创业 退役安置成效显著
以优质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全面统筹社区资源,通过现场招聘、单位推荐等形式,妥善落实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及时推荐创业项目、组织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帮助实现就业梦,做到每年退伍士兵安置率100%。
街道创新方法,为求职创业者搭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的空间“创客鸟巢”,创新推出“启航讲堂+技能体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1+1>2”的叠加效应,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暨职业技能体验日活动。2000年退伍兵王某通过“创客鸟巢”在街道创业,多年来他继承军人的毅力和不怕输的拼劲,虽然零起步,但作为微创新苗,服务站为他结对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育,公司稳步发展,并熬过疫情,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2名员工的小型网络科技企业。特别是进博会期间他的企业有幸成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指定服务商。帮助创业的同时服务站还兜住民生底线,托稳就业基本盘,经推荐和各类招聘会就业、参加受理中心见习、享受就业服务和就业补贴政策的退役军人有6名。
悠悠岁月,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长寿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守初心担使命,用好红色资源,吸引更多人了解历史,继承沪西红色精神,继续探索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长寿特色的工作新格局。(上海市普陀区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