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平山连续第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县委书记董晓航赴京参会领奖,并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平山是革命老区,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双拥”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曾涌现出“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拥军模范。作为驻军大县、兵员大县、优抚大县,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求,以更大的担当、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军民共建,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双拥工作发展新途径,不断赋予双拥工作新内涵。完善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军地合署办公,增设双拥服务中心;将双拥工作纳入发展建设规划、党政军各项考核,制定出台《拥军优属若干规定》《驻军(警)拥政爱民公约》等制度。加强以西柏坡纪念馆为龙头的22处国防、双拥教育基地建设,成立西柏坡女子国防教育宣传队;悬挂光荣牌2500多个,奖励金25万元;开辟“平山双拥”网站,运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创作推广了《子弟兵的母亲》《平山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双拥文化作品。
扎实推进拥军工作,拥政爱民成效显著。积极为部队解决官兵就医、生活设施陈旧等现实问题。开展普法宣法,提供医疗服务,投资60万元为部队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车站、医院等场所依法优先服务标志全覆盖,落实军车免费停放政策。驻平部队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180余次,劈山造田400余亩,挖渠修路14000多米,出动各种机械300台次,植树造林1000余亩,为群众义务治病1600多人次。县人武部等单位投资75万元助力古月镇杨家湾村脱贫攻坚。
政策法规落地生根,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县财政落实优抚配套资金3000多万元,对6级以上残疾军人、孤老和特困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四年来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列支经费1470万元,优待义务兵696人次,奖励义务兵立功受奖人员193人,奖励金25万多元。近年来接收安置退役军人768人,退役安置满意率100%。县财政配套83.05万元对279名退役军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光荣院,老人生活费每月人均达880元;投资300多万元修缮16处烈士纪念建筑物。走访、慰问部队坚持经常;创新开展“万亩双拥绿化林”“传承红色基因拥军情”等活动。
社会拥军蓬勃发展,“双轮驱动”卓有成效。率先成立县级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启动资金1000万元,拥军企业敬业集团注资100万元,帮扶救助困难退役军人30余名。县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已发展会员单位125家,新建1600平米退役军人专区,创新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创促会、创业孵化园、培训基地“四位一体”运行模式。依托联合会拓展“老兵俱乐部”。
退役军人不忘本色,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疫情爆发以来,组建了41支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实现了23个乡镇“全覆盖”,2000多名退役军人响应党的号召,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合计12.637万元,积极投身抗“疫”一线,疫情期间为7个驻平部队消毒并送去2万余元防护物品,慰问武汉服役平山籍现役军人家属9人,典型事迹被石家庄日报、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日报、中国双拥杂志等媒体刊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