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哈巴河县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近日,哈巴河县教育局联合哈巴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哈巴河县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行业商会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筑牢爱国基石”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主题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肩扛少年先锋队队旗的学生们,在红色商会解说员的引领下参观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哈巴河县的第一座大桥,喀拉塔斯双拥大桥。当时这座大桥的修建不仅解决了大河东西两边来往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河西上百公里边境线人员物资畅通,确保边防守卫。
在加郎阿什村张书海大渠遗址,全体师生了解到这个坐落在阿尔泰山前丘陵处的一个小村庄,因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导致农田灌溉不上,只能靠天吃饭。这里的百姓因此饥一顿饱一顿,缺衣少粮,甚是贫困。时任县委书记的张书海知道这件事后,经过考察,让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设计出大渠图纸,带领全县干部职工,挥锹抡镐,硬生生挖出了一条大渠,使上千亩田地得到了灌溉。因眷恋着这块土地,他去世后,交代后人,将他的骨灰撒在加郎阿什村大地上。
师生在姜居里克村参观了《为人民服务》石刻纪念碑。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写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姜居里克村的一名哈萨克族老人学习过后,激动不已,带着自己的儿子上山开凿出一块大石,在上面硬是一笔一画刻上了全篇《为人民服务》,矗立在村办公室门前,让全村人过来过去都能看到,时时刻刻学习《为人民服务》。他们不但学习认真,而且还“活学活用”,把革命劲头展现在后来的“农业学大寨”上,出现了远近闻名的开山凿石修渠的“老愚公”、割麦子的“铁姑娘”等传奇人物。
“一个哨所夫妻站,一段边关两人看,一份责任记在心,一个佳话留世间。”在185团军武哨所,学生们走进展览馆、登上哨楼站一班岗,与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马军武同志合影留念,并一同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在活动中仿佛听到党的嘱咐:要接过革命的红旗,挑起父辈的大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一个个红色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的爱国事迹,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先烈们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解说员精彩的解说让大家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敬仰革命先烈们不畏牺牲,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可贵精神。引导大家铭记历史,学习并弘扬先烈们的不畏牺牲的精神,充分提高认识和传承红色足迹,积极参与寻根红色足迹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经过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孩子们爱党、爱国之情,培养学生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争做时代接班人,励志读书、报效祖国。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同学们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用真才实学来报效伟大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