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湄潭慰问团慰问中越边境排雷受伤战士

2018-10-26 10:57:46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病床上的杜富国情绪稳定,与探望者对话声音洪亮■核心提示10月25日,湄潭县慰问团抵达云南省开远市,慰问在中越边境丛林地带排雷受伤的...

\

  病床上的杜富国情绪稳定,与探望者对话声音洪亮

\

■核心提示

10月25日,湄潭县慰问团抵达云南省开远市,慰问在中越边境丛林地带排雷受伤的战士杜富国。

杜富国所在部队领导在与慰问团座谈时,介绍了杜富国受伤的经过和在部队成长的经历,并给予高度评价。

“排爆前,他让身边战友靠后一点。”部队领导说。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接受治疗的杜富国,目前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而且表现坚强。

A:“谢谢你们,我会很快好起来”

伤情虽重 坚强依旧  

杜富国的病房,隔离门和床头都贴着一张温馨提示:请所有人员在治疗和看望病人时,不要提及和告知患者的真实伤情!

正在接受治疗的杜富国,尚不知自己的伤情。每天,在允许的时段里,他的妻子王静前去探视时,也丝毫不敢提及伤情。而他的父亲杜俊、母亲李合兰,还有岳母等人,也只是在赶到医院的当天,被特许进入过病房一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杜富国不要有太多思想负担,以尽快恢复。

因为病房狭窄,加之需防止细菌感染,医生仅允许慰问团带队的湄潭县副县长孟焱及杜富国的父亲等少数几人进入。同时,出于对战士的尊重,病房内限制拍摄。

在部队领导的带领下,戴着口罩的慰问团代表一行进入病房。

“杜富国,你家乡的政府领导专程来看望你了。”部队领导弯下身子,轻声在杜富国的耳边说。

“是。”杜富国声音洪亮地回答着,并动了动身子,试图坐起来,但没能成功。

孟焱俯身对杜富国说:“杜富国,你的事已被多数湄潭人知道,大家都向你致敬……希望你积极配合治疗,好好养伤,争取早日康复。”

“是。”杜富国依旧用洪亮的声音答道:“谢谢你们,我会很快好起来的。”

部队领导说,杜富国清醒后,一直表现得很坚强。每次有战友、上级首长和地方慰问团来探视,他都试图起身,且都会以洪亮的声音应答。

B:“我要开始查了,你靠后一点”

爆炸瞬间 护住战友

云南省的麻栗坡县猛洞乡,是老山主峰所在。30年前的战争,参战双方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地雷以及遗落的弹药等。

杜富国所在的云南扫雷大队,任务是排除这一带的地雷及残留弹药,消除隐患,保障边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0月11日下午,在经过准备后,战士们使用探测仪探寻潜藏在地下的可疑物。不久,杜富国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高爆手榴弹,于是向分队长报告。随后,分队长要求他继续查明情况。

因为几十年的腐蚀,以及植物生长产生的根系缠绕,埋藏在地下的爆炸物风险巨大。一颗沙粒的滚动,都可能成为引爆的因素。

9日才从湄潭县老家探亲归队的杜富国接受了任务。当时另一名战士正在杜富国身边。这名战士后来回忆:穿戴着厚重防护服的杜富国,在靠近爆炸物作了进一步观察后,转身对他说:“我要开始查了,你靠后一点”。

随后,杜富国趴在地上,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开弹体旁的泥土。突然,“轰”的一声,现场发生了爆炸。

据部队领导说,杜富国头上的防爆头盔被完全掀掉;价值数万元的防爆服,也被爆炸的气浪撕成了布条……但距他不远的战士,却只是脸部被轻微擦伤。

战友们呼喊着上前,对已经昏迷的杜富国展开急救,随后迅速将其转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期间,上级首长和杜富国所在部队领导与医生沟通,希望在全力挽救杜富国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住这名年轻战士的眼睛。

经全力抢救,杜富国的生命得以保住,但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战友的安全。”部队领导说,初步分析爆炸现场情况,战友们认为,在爆炸瞬间,杜富国或调整过姿势,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和吸收了大部分的爆炸冲击波,以保护身边战友。

C:“当兵就要到前线!”

主动请缨 边境排雷  

据悉,今年27岁的杜富国,已有近8年军龄。但之前的近5年,他在另一支部队服役。

2015年,得知中越边境要开展扫雷,杜富国主动申请调到扫雷大队。杜俊说,儿子后来跟他谈及申请的理由时说,当兵就要到前线去,扫雷大队就是前线。

杜富国的申请获得批准,并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第二年,他成为扫雷大队组建后首批发展的中共党员。

部队的领导说,此外,杜富国还有个美誉——三修工。“平时,单位的水管、电路或者汽车有故障,他都会主动去修理;爱学习,也善于学习。而且,在扫雷场上,每箱重量26公斤的扫雷爆破筒,其他战士一次背一箱,而他要背两箱。”  

D:杜富国父亲:

“孩子为国负伤,不后悔送他参军”

杜富国的家在湄潭县兴隆镇太坪村。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距红军强渡的乌江渡口,不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杜富国有四兄妹,他排行老大。从小,他们在父母那里接受到的教育,是家国情怀。父亲给他们起的名字,也刻意体现了这样的情怀——兄妹四个的名字,依次分别是富国、富家、富民、富强。

四个孩子长大后,分别参了军,当了医生和护士。老大杜富国、老四杜富强,都在国防最前线。其中,老四杜富强驻守的地方,还是高寒缺氧地区。

杜富国所在部队领导说,杜富国的家属赶到云南后,从未向部队提出过任何要求,非常配合医院治疗。甚至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们还曾打算自己去附近的旅馆开房。

杜富国的父亲杜俊,是一位40多岁的农村共产党员,母亲李合兰则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农村妇女。

“孩子受伤了,作为父母我们肯定伤心。”杜俊说,“但孩子到了部队,就是部队的人,是国家的人。他为国负伤,是光荣的,我不后悔送孩子参军。只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好起来,今后能更坚强。”记者黄黔华 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