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满腔热血铺筑双拥路

2018-08-23 14:47:35来源:淮安日报

有人说,他是一头“老黄牛”,双拥路上埋头苦干不知疲劳。

有人说,他是一颗“螺丝钉”,双拥工作咬定目标从不放弃。

有人说,他是一块“水泥砖”,双拥事业哪里需要哪里搬。

他叫侯彦,盱眙县双拥办一名普通科员,在今年“八一”前夕召开的江苏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上,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先进个人”称号。

他说:“自从踏上双拥工作岗位,我就爱上了双拥事业,并立志在双拥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三十多年如一日,他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先后20多次荣获双拥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1997年被市政府授予“十佳孺子牛”的光荣称号。

双拥事业的“老黄牛”

侯彦常说,从事双拥工作,是为光荣的人(优抚对象)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困难弱势群体)服务,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前线战士,所以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2008年,正值盱眙争创江苏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的关键时刻,侯彦被借用到县双拥办,很快便进入角色。为解决部队实际困难,他常与成员部门、窗口单位、乡镇领导协调,往来奔波,从不喊累。他常说:“这些战士就是我们的子弟,为了平安稳定,他们值勤、站岗、训练,为他们办点实事算什么呢!”正因如此,每年部队提出的互办实事计划都如期完成。

侯彦的老母亲年过九旬,平时生活难以自理。侯彦是个孝顺儿子,本应该多抽时间去把老母亲照顾好。但是,为了布置面上的十几个示范观摩点,他总是在第一线指导工作,往往深夜才回家,面对老母亲,他心里感到非常内疚,但深明大义的老母亲却没有丝毫怨言。

双拥战线的“螺丝钉”

一直以来,侯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扎实工作埋头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盱眙双拥系统有口皆碑的样板。

2017年11月,盱眙争创省双拥模范县期间,侯彦连续三个月没休节假日和周末。第三方组成的检查组到盱眙检查完该县160条创建条目后,无不赞叹:“创新项目多,档案目录与标准一致,明了、清晰。”检查组总结时一致认为,盱眙的侯彦同志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心扎实、档案管理创新项目多,成绩值得肯定。可是,侯彦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分管领导说:“侯彦同志是被累病了的。”

2009年的一次全市双拥迎检现场会在盱眙召开,侯彦读高三的儿子即将高考。懂事的儿子之前曾经要求爸爸高考前陪陪他。侯彦深知,孩子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活动开始后,他却无法兑现给孩子的承诺,每天深夜回家,看到埋头苦读的儿子,他深感对不起孩子,但懂事的儿子却非常理解爸爸的工作,反而劝他不要挂念自己的学习。2010年,盱眙县再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大家都说,这其中离不开侯彦的努力。

双拥建设的“一块砖”

“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侯彦的口头禅,而这也无不体现在他的双拥工作中。

在基层从事双拥工作期间,服务对象生病,他经常上门照顾。面对一些常年卧床不起的伤残军人,侯彦帮着擦洗身子、端屎倒尿,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更未流露出半点畏难情绪。亲戚朋友都说:“你图个啥?”他说:“伤残军人、优抚对象都是最光荣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够为他们做点事情呢?”

侯彦二十多年来坚持着这样一种精神——分内事,分外事,事事尽职,事事尽心,不为名,不图利,在双拥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侯彦的心情特别沉重,他第一时间意识到作为双拥部门应该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立即向局领导建议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不但自己捐款,还带着妻子、孩子到现场捐款。他天天在捐款现场宣传,晚上加班将先进典型写成报道,20多天撰写新闻稿件数十篇。

每年春节,他都组织驻盱部队官兵到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为他们送去大米、食油和面粉。扶弱济困动真情,侯彦视贫苦群众为自己的亲人,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了解到军属许加伟生活困难,侯彦便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将他视为自己的亲兄弟,先后筹集资金为他创业出主意想办法,为他指点致富门路。通过多年的帮扶,许加伟现已脱贫。他常说:“侯彦真是我的亲人!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的恩情啊!”

2008年以来,侯彦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双拥宣传报道近千篇,其中《无怨无悔双拥人》荣获全国双拥办牵头组织的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

谈到从事双拥工作的体会,侯彦说:“双拥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从业者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做到用情、用心、用力去做事,工作就一定能做出成效、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