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致富能手徐跃
一次次穿越火场,一次次紧急救援,你用双手托起即将陨落的生命,哪怕浓烟滚滚扼住喉咙,哪怕鲜血浸透双臂……2005年到2010年11月,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龙兴村徐跃在福建漳州某消防部队服役,练就了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军事素养。
家乡的稻子熟了,月光照在沟渠,回乡的徐跃畅想着农业机械化之路。这位33岁的铁汉子用几年的时间,从无到有,驾驶着几架铁牛,坚守着万亩田野。而在当在,只要说起“徐跃”的名字,村民们无一不认识,当地的老人说:这个退伍回来的娃儿真不错!
刚退役回家时,家还是那个家,没什么变化。徐跃看着父母脸上的皱纹增加了,背驼得更厉害了。他一时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在退伍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就在他一展莫筹时,接到了民政局通知,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一次次的培训课上下来,他对农业科技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进行了规划。
在很多人进城打工时,徐跃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2011年春,全市换届选举,徐跃积极报名,通过投票和选举当选了龙兴村村委会委员,从当上村干部那天起,他就希望自己能够为乡亲们干点实实在在的事,从大到修桥铺路,小到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喜欢管而且一管还管出了味道,像村里有老人与子女有纠纷了,他一次又一次地上门,直到把老人的赡养和住房问题解决好为止。碰到困难,他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做到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褐色的本色,比如2013年强台风登陆,广陈镇圩区一水闸决口,面对汛情,身为民兵连长的他跳入齐腰身的水中,打桩堆沙袋,奋战5个小时堵住了缺口……
致富的道路上,徐跃时刻没有忘记众乡邻,个人富不算富,他要当乡亲们创业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他的目光看得更远,认为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最佳组织形式是组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随着他不断的奔波和有关部门开辟的绿色通道,他的梦一步步地成熟了。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增长,村里的劳动力都离开土地进厂务工,导致很多土地闲置,荒废。这些土地该怎么办?荒废还是变现?徐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把村里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于是,他的梦落地生根了,开放在绿色的田野上,2014年他和村里一部分村民们成立了平湖市广农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开始,他们以800元一亩的承包地开始了合作社的动作,而对于在工厂上班的村民们来说,没有空闲时间打理的田地出租,这笔进帐无疑是额外的收入。一年下来,按照每户五亩地来折算,每户家庭可到4000元。此举,无疑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
“要进一步增收,还要提高农业产值!”徐跃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把目光看得更远了。他听取了村民意见后发现,农业资源分散,是导致农业产值低的主要原因。他把租来的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开发,统一划分为蔬菜种植区、农作物种植区、混合种植区等四大区域,形成了合理的土地资源新布局。
“要进一步增收,还要提高农业效益!”在成立合作社后,徐跃带领社员们又跨出了一大步----采购农机设备。随着第一台插秧机和收割机入驻,他和伙伴们忙得团团转,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修理师傅一过来,徐跃就在一边默默地看师傅是怎样搞定机器的,慢慢的,他“偷师”成功了,有些小的毛病徐跃也能娴熟处理了。
“要进一步增收,还要提高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无止境,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如何让村里的农业更上台阶,徐跃边干边摸索,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水稻种植范围扩大了,农机具的品种增加了,使用效率和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了,同时大大缩短了农村“三夏”、“双抢”二个农忙时间。而与之相应的是,村民们的钱包也一日日地鼓起来了……
夏风拂过,徐跃的背后是一千多亩沉甸甸的水稻,和徐跃一样欢快奔跑的还有他亲密的铁头军:拖拉机、收购机、插秧机、播种机、育秧机、植保机器,施化肥机器,植保施肥一体机等。在徐跃的心中,还有一块刚刚规划出来的养殖区,他要向农业更广阔的未来前行。
在“致富领头雁”徐跃的带领下,近年来,广陈镇龙兴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徐跃个人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他先后获得了平湖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平湖市农业科技致富能手、嘉兴市红船民兵优秀党员等先进荣誉。
一路奔跑在绿油油的田野上,永不褪色的“排头兵”徐跃收获得是满满的希望和快乐!
(浙江省平湖市双拥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