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杨锡权 通讯员 朱雄、朱佳成)武警8751部队二连“攻坚英雄连”诞生于1937年抗日烽火中,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连队。早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就以善打硬仗、敢打恶仗著称,在著名的“杨文学攻坚战斗”中,连队官兵伤亡惨重,干部相继牺牲无人指挥战斗的情况下,通讯员吕金锁、卫生员上官多禄、司号员张茂之三人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带领轻伤员固守既得阵地,多次打退敌人反扑,有力配合后续部队向敌纵深突击,并取得战斗胜利而声名远扬。战后,三名战士被授予“淮海三大员”荣誉称号。连队先后转战大江南北10余个省,相继参加过上党、淮海、渡江、强渡黄河、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大小战役战斗70余次,为解放事业建立卓著功勋。因而先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原昆明军区授予“老山钢刀连”,原成都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连续7年被原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被原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他们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在传承历史和创新发展中牢牢把握战斗精神“内核”,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把战斗精神转化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过硬本领,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实践、聚力建设过硬连队,形成了“没有任务争任务、争来任务比标准、任务越重越来劲”的工作干劲和战斗作风,先后圆满完成50余项重大任务,多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基层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20次被师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6次,涌现出了第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周春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拨亮信仰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
旗帜引领方向,真理给人力量。连队党支部深切感到:战争年代官兵直面生死抉择不怕流血牺牲,和平时期始终以连为家献身警营矢志建立功勋,改革开放环境下自觉经受考验扎根西南边陲艰苦创业奋斗,根本的还是源自听党的指挥、对党的忠诚、信仰的力量、思想的纯洁。进入强军兴军新时代,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如何让用强军思想兴连育人?如何助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支部“一班人”认为:强军必先强心,育人必先育魂。他们坚持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唱响强军兴军主旋律、高格调,引领官兵始终站在先进思想制高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新时期“四有”革命军人,着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图书室增加了电子阅览书,图书室各类藏书更加丰富,查阅学习资料更加简便快捷,官兵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几十年如一日紧跟党的指导思想、学用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兴连育人的核心支撑紧抓不放,紧贴官兵特点不断丰富拓展实践途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官兵的心灵深处、官兵走进学用理论的魅力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步伐,深入学习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狠抓连队强军文化建设,自觉学讲话、悟要义、照着做,广泛开展学习陆军某部“大功三连”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建连育人的启示经验,把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论述和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编成“口袋书”、汇成故事集、画成漫画墙,让创新理论与官兵天天见面,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专项申请投入两万余元经费修缮图书室,购置电子阅览书,购买各类藏书,方便官兵学习查阅资料,使理论学习活跃起来;建立以大学生士兵为主体的“草根宣讲团”,开设“小讲台”兵说兵话解读理论;组织采编连队变化、家乡发展、驻地变迁的典型事例,开通“官兵大讲堂”兵讲兵事诠释理论;把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强军文化等编成快板、写成歌词,搭建“小舞台”兵抒兵情演绎理论;广泛开展“一站到底”“我爱记观点”知识竞赛,设置“小擂台”兵与兵比争学理论,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官兵学用理论的内在激情越燃越高,在学用理论中精神上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党性得到了锤炼。
一次,二连战士周春光外出办事回营途中,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抢劫了,快来人啊!”的呼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名歹徒抢劫一位女士的照相机后拼命逃窜。他二话没说,追上去拦住歹徒的去路。这时,只见歹徒从怀里掏出一把菜刀,疯狂地叫嚣:“谁敢管闲事,老子就砍谁!”面对歹徒的威胁和寒光逼人的菜刀,周春光怀着对党的赤胆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凛然不惧,赤手空拳与持刀歹徒展开搏斗。在左耳被砍掉三分之二的情况下仍不退避,最终将歹徒制服。事后,周春光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培育英雄气,从一封家书启迪中铸魂励志。
“妈妈,您知道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为祖国领土而战......”笔者发现,该连战斗英雄谢国华30多年前写给妈妈的信,被许多官兵抄在教育笔记本的扉页上。
1984年初,边境的局势进一步紧张,部队全面进入临战训练。这一次的气氛异常紧张,所有人都写下了遗书,个人的物品也都打包好,一旦牺牲,将由组织转交给家人。4月23日,部队临上战场,已经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谢国华给母亲写了信说:“妈妈,当我死后,请您不要给组织上和同志们添麻烦,我一旦牺牲,政府是会妥善安排和照顾您们的,您们的晚年是会有保障的......”
1984年5月15日,收复八里河东山的战斗打响了,连队的任务是攻打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的核心阵地——34号、-34号高地,身上伤口尚未愈合的战斗英雄谢国华,怀着对党绝对忠诚、对组织绝对信赖、誓死不丢国家一寸土的坚定信念,多次口头向连队党支部申请,两次书面申请(为了保留战斗英雄人才,部队规定,战斗英雄是可以不用上一线的。),要求带领尖刀排参加作战,党支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战斗中,谢国华率领三排七班冲在最前面,在离顶峰只有二十几米的地方,一道铁丝网挡住了三排的冲击道路,谢国华抢过爆破组战士手中的炸药包,说“你们快隐蔽,我去把它炸掉!”他一个跃进冲到铁丝网下,随着一身巨响,铁丝网被炸开了五六米长的口子。谢国华穿过铁丝网,一边突击,一边用冲锋枪扫射周边越军,三排的战士紧紧跟在他的身后,穿过了铁丝网,为战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谢国华牺牲后,他家人按照谢国华的遗愿,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除了遗物,只领取了应有抚恤金。
英雄嘱托感人肺腑,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个连队始终坚持把红色基因融入每一名官兵的血脉,不断塑造官兵赤胆忠诚、铁心向党、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新排长报到,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连队历史;参观的第一场所,就是连队荣誉室;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连歌;近年来,他们在年度主题教育中,广泛开展“广泛开展“赓续红色传统、争当英雄传人”活动,邀请连队老英模、老革命、优秀退伍老兵回连作报告,从点滴中去影响、感染和教育官兵,把“学连史、唱连歌、讲传统”融入思想,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这种对连队光荣历史的深刻记忆和感悟,让每一名官兵都找到了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归属。
“妈妈!当我在战斗中牺牲的话,请你不要难过,父亲也当过兵,我又是军人,我们家是二代军人的家庭。再说,你有三个儿子,献上一个给国家也是应该的。”2014年8月,部队奉命参与鲁甸抗震救灾行动,到达灾区后,部队立即成立党员突击队,需抽调24名党员随部队政治委员向荣贵一同前往堰塞湖搬运炸药任务,面对余震不断、路面塌方滚石、山体时有滑坡、常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刚入党不到一个月的列兵王献想起了谢国华《写给妈妈的信》,主动向党支部请战参与救援任务,在200米深的断崖上拉绳作业20余次,成功避险5次,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出色地完成了堰塞湖炸药搬运任务。是什么给他这么大参与救援的力量呢?王献深情地说:“和战斗英雄谢国华相比,这点危险算什么?”
作为团队建设发展的排头兵,连队精神的提炼与形成是每一茬连队官兵实干兴连的厚重沉淀,他将持续锤炼着连队每一名官兵,踏着连队精神的足迹,连队广大官兵誓言将牢记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用实际行动将英雄连队的荣耀代代相传。
睹物思英雄,精神励后人。在连队荣誉室,依然鲜艳夺目的战旗,已经泛黄的军装、照片,战斗英雄使用过的手枪、水壶,特别是一枚枚金光闪烁的勋章、军功章和他那封出征前《写给妈妈的信》……,看着这些侵透战斗英雄鲜血、凝聚战斗英雄精神写满荣光的遗物,参观连队荣誉室的现场官兵受到了极大震撼。“我仿佛听到子弹从耳畔‘嗖嗖’飞过,仿佛看到老英雄正在枪林弹雨中‘双手持枪、百步穿杨’!”二连中士丁华南说。
该连连长李文宇同样触景生情:“我为在战斗英雄生前所在连队感到骄傲和自豪,一定要继承战斗英雄精神,向他们一样爱军队、爱国家、爱人民,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带领全连官兵,苦练杀敌本领,争当英雄传人。”
每次连队集合站队,那一声“英雄连队塑造我,争当英雄为连队”的连魂气壮山河,响彻云霄!连队厚重的历史积淀继续激发着英雄的连队官兵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继续昂首阔步向前。
钢刀在淬火,用青春淬炼永不卷刃的强军钢刀。
进二连就要当英雄,打胜仗就要做钢刀。1984年5月,连队参加收复老山地区拔点作战,全连官兵动作勇猛,攻无不克,毙敌200余人,俘敌18人,被原昆明军区授予“老山钢刀连”荣誉称号。近年来,连队先后50余次接受上级军事考核,次次夺冠折桂,先后10人因军事素质过硬被直接保送入学提干。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陆军第74集团军某部班长王锐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王锐的事迹被宣传报道后,犹如催人奋进的冲锋号角,在全军部队的“回音壁”产生了巨大回声。连长李文宇迅速组织全连官兵分析讨论,总结王锐成功经验,查找自身存在不足,共谋连队打赢本领。
“‘时代楷模’王锐的先进事迹体现了铁心向党、聚焦打赢、保持本色、砥砺前行的崇高精神,彰显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良好风范,回答了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什么样的官兵,当代官兵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强军事业、以怎样的能力素质担当强军事业、以怎样的业绩贡献强军事业的时代课题。他入伍以来,始终胸怀强军梦想,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瞄准实战勤学苦练,把强军目标熔铸到具体岗位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他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这是连队战士李浩学习王锐先进事迹后的讨论发言。
战场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去年11月中旬,武警部队对团队进行军事训练一级达标考核,连队官兵在参加布障车展开与撤收的考核中,考核成绩因1秒之差与优秀成绩失之交臂,这到底是谁炸了锅。
在连队军事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李连长一句“军队打不赢,一切都等于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连队立即组织干部骨干身穿作战装备,紧贴实战背景进行布障车展开与撤收进行加钢淬火,指导员谢法江因不小心被布障车划了一条5厘米长的口,尽管鲜血直流,也没有停下训练。经过严格训练,在团队后期组织的布障车展开与撤收考核中,考核成绩比评分优秀标准提高了17秒。
一直以来,该连紧盯战场需要不断调整练兵角度:既注重米秒环的精确,又注重体、技、智能的复合;既注重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又注重练指挥、练协同;既注重立足现有条件练精兵,又注重着眼未来战争谋发展。
去年12月,在全师组织的军事训练大比武中,李连长以19分23秒的成绩获得五公里武装越野干部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连队在参加团队建制连军事训练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涌现出了“矮墙飞人”王献、“技术能手”丁华楠、“全能标兵”刘江波等24名军事训练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