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南京,作为驻军最多的“兵城”之一,忠诚、拥军、爱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炫的品质和风范,成为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情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我市各级部门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走访慰问老战士、驻军官兵,送清凉,送温暖,送文化,增进与他们的深厚感情。更贴心的是,解决、老战士、驻军部队实际困难,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一场由社会组织鹤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办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爱心献功臣”八一庆祝大会在雨花台区上演。现场精彩纷呈,不时激起观看老兵们的阵阵掌声,整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7月25日,第71集团军“临汾旅”官兵代表来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看望老首长。官兵们大都是90年以后出生,对老首长浴血奋战的故事充满着好奇。他们来到老首长身边,开展了一场90后和“90后”的对话。
7月29日,建邺区民政局、南京九如城(千手)康养中心、江苏省级机关老干部书画协会则联合举办了“关爱老战士”公益活动,特别邀请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士与老人、孩子们欢聚一堂,共庆人民军队的光辉节日。
当天,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牺牲在朝鲜战场的38军政委吴书烈士夫人,92岁的新四军离休老干部何赋亭激动讲述起烽火年代中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英雄故事,并将记载烈士生平的书籍《舍生取义的人》赠送给孩子们。
连日来,这样的双拥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在广大社区,一幕幕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场景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爷爷,今天有点风,屋里闷,我们带着您在树荫下转转,我们就是您的拐杖。”今天,在玄武区太平门社区,一些战士来到蒋高银老人家,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家务。
蒋高银,独居老人,瘫痪多年,儿女又不在身边。但老人并不孤独,因为有一些“亲人”和他在一起,聊天、散步,还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多年来,每年新战士入伍的时候,太平门社区都会开展“新兵上门认亲”活动,让新入伍的战士和困难、独居的老人结亲,帮助社区里的孤残老人,也让远离家乡的新兵能够在驻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了解,南京去年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这也印证了南京浓厚的双拥文化氛围。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议军会、议警会,研究解决军警部队建设的大事;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关于完善拥军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等;我市双拥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得到全国双拥办的充分肯定。
7月11日,南京“慈善拥军基金”揭牌暨 “南京双拥”微信公众号启动仪式在驻宁某部举行。首批获得资助的官兵有350多人,发放资助金230多万元。据介绍,南京市双拥办、南京警备区政治部和南京市慈善总会出台了《南京市慈善拥军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那些有家庭困难的驻宁部队现役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