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杨锡权 通讯员吴昌华、钱练彬)长宁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站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看待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长宁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长宁提出了“服务双拥 人文优抚”的理念,其主要内涵就是以军民需求为导向,以维护广大军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积极构建起与地方经济相协调,与国防军队建设相适应,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双拥服务保障体系。日前,长宁区副区长、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徐静接受了本网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党政军领导话双拥》专题专访。
长宁区副区长徐静看望慰问军休干部
长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了长宁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协调小组,设立了专项办公室,努力构建“服务双拥”新格局,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子。
长宁区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宣传计划,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多角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双拥国防宣传体系。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将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培训计划,作为新入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每年组织四套班子领导和处级干部过军事日活动,为每位领导干部订阅国防教育读物。学校教育广泛深入。坚持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多渠道开展国防教育。载体建设扎实有效。为70个中学、社区及部队图书室设立了国防教育书架。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开展了“长宁区最美军嫂”评选活动,参与网络投票累计3万余人次。
长宁区副区长徐静走访慰问驻区武警部队官兵
长宁区内各单位送文艺进军营210多次,军营文化进社区、学校、园区和企业80多场次,文化融合增添了活力。长宁区大力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2011年以来,支持部队建立21家“军(警)营信息港”,为区武装部建立了卫星通信指挥平台,积极支持八五医院、武警长宁消防支队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建立科技拥军基地,为部队科技练兵和提高整体战斗力服务,科技融合促进了军地发展。长宁区积极倡导地方医疗机构和驻区部队结对共建,组织专家为驻区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实施了“绿苗工程”,为驻区部队官兵及配偶、子女优先提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区内医院严格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就医“六优先”服务政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优先建立家庭病床,医疗融合保障了军民健康。长宁区强化涉军维权服务,健全涉军维权机构,设立“12348”涉军法律咨询热线,积极为军人、军属等做好维权保障,法律融合保护了军人权益。长宁区还为1000多名官兵进行了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制作、水电工、烹饪等技能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受到了官兵的欢迎,人才融合提升了官兵素质。长宁区房管系统投入专项资金,帮助驻区部队解决房屋修缮、军产房大修、老年服务设施以及营区周边绿化、美化等问题,后勤融合强化了服务保障。
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参加军民深度融合“三站一组”专题活动签约仪式
长宁区连续10年接收安置率达到100%,对有就业需求的军嫂安置率达100%,在全市率先构建了以精神慰藉、医疗、教育、生育、节日、丧葬补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优抚保障体系,并不断健全完善。针对当前部队建设特点和官兵需求日趋多元的实际,长宁区围绕“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要求,由军地双方多次走访对接,确定由上海武警三支队政治处与驻区法律援助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共商共建法律援助工作站、心理服务工作站、文化辅导工作站,与驻区军民融合办公室协商成立解难办公室,努力在法律援助、心理服务、文化辅导、解难帮困等工作上形成资源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长宁区创新双拥工作理念,依托社会力量深化双拥共建,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完善了社会化拥军工作网络,夯实了社会化拥军的组织基础,扎实开展了“和平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公募活动,先后266家企业参与,其中两新组织超过70%,5年共募资1400余万元,拥军优属项目支出533万元,受益优抚对象达4200多人次。
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走访慰问社区优抚对象
长宁区依托“凝聚力工程”学会等区域化党建平台,广泛发动企业参与双拥共建。积极引导两新组织为退役士兵、随军随调军官家属提供培训服务和就业岗位,帮助解决军官子女入学等问题,4年来,区内各民营企业为退役官兵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
饮水不忘挖井人,长宁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部队的号召,支持老区建设和帮助老区人民致富,主动承担了与井冈山市龙市镇结对开展“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建设”活动任务,近年来,长宁区先后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全力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水平提升等五大类8个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长宁区建交委投入150万元用于井冈山市龙市镇城区主干道亮化工程,实现了城区路灯全覆盖,长宁区新华街道民营企业捐赠2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改造,解了龙市镇燃眉之急。长宁区卫计委向井冈山第二人民医院赠送了价值150余万元医疗设备,并选派专家进行大型义诊活动,受到老区人民一致好评。长宁区文化局捐赠图书4500册,充实了村(居)图书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长宁区民政局、教育局筹资65万元用于扶贫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长宁区各街道(镇)自筹资金30万元,慰问井冈山龙市镇困难群众。
为了让红色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让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长宁区投入经费60余万元修缮了红四军军部,区内企业中山公司和九华集团捐赠360万元,筹建了大型雕塑“胜利之火”。长宁区民政局还投入150万元,援建了龙市镇“三居四村一中心”项目,让老区人民就近享受到便捷服务,长宁区辖内10个街道(镇)党组织与井冈山龙市镇“三居四村”党组织结对,开展“共建先进组织”、“共育干部队伍”、“共促文明建设”活动,区委党校先后选派68名干部到井冈山学习锻炼,共同做好干部培养工作。
长宁广大军民紧紧围绕中国梦、强军梦目标,以“服务双拥、人文优抚”为导向,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积极完善优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努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