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上海崇明军民携手共建美丽崇明

2017-06-27 08:28:36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记者杨锡权 通讯员吴永长)初夏,走进美丽的崇明三岛,倘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满眼郁郁葱葱,处处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崇明紧贴为部队服务,推进项目化拥军,形成了具有崇明特点、海岛特色的双拥之路。

崇明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做到“五纳入”、“四到位”,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实行项目化拥军,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城乡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体系。地方党委、政府坚持到驻军部队走访调研,把部队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当年的拥军实事项目,分板块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推进时间节点和检查验收标准,按项目逐条落实。

\

军地文体活动

崇明区委、区政府把聚焦强军目标、直接服务胜战作为拥军的重中之重,为驻军部队战备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4年来,90%的驻岛部队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部队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区委、区政府坚持特事特办,确保部队战备训练不受延误。部队短缺什么就保障什么。区委、区政府先后帮助部队规划建设了千亩标准化高产良田、千亩蔬菜基地、千亩苗木基地和万头养猪场,努力将崇明打造成部队的后勤保障基地。社会各界能做什么就贡献什么。崇明各乡镇倾力打造拥军优属“一镇一品”工程,“双拥家园”、“双拥庭院”、“失独家庭一对一认亲兵儿子”等双拥项目各具特色,全区所有医疗服务窗口、轮船码头车站、旅游景点等都设立军人优先窗口,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国防工事保护小组,常年对区内国防工事进行保养维护。

 \ 

军民共建生态林

崇明区拥军优属实施“四项工程”,即关爱优抚对象的“幸福工程”、做好转业干部和随军随调家属安置的“暖心工程”、复转士官安置的“稳定工程”、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的“优质工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官兵的心坎上。实施幸福工程,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实施“暖心、稳定、优质”工程,丰富拓展了“四个100%”。

在崇明三岛,处处都拥有浓厚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文化氛围。军地共同培育“军民国防林”,设立国防知识宣传长廊,不断完善国防教育设施。崇明在全区270个村和68个居委会设立宣传橱窗,实现了镇村双拥宣传全覆盖。

崇明军地积极融合发展,互办实事,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副业基地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帮助驻地群众发展农副业生产,无偿向地方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帮助驻地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区农委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富民农副业基地建成15000平米的蔬菜大棚、600平米的烘干机房、400平米的冷库,把基地近4000亩的水稻种植面积纳入到地方机插秧社会化保障体系,深受军地双方的欢迎。

崇明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设施同建设、文体活动同参与、文体赛事同竞技、节庆联谊同欢乐,先后为部队组建了管乐队、锣鼓队、舞龙队等文化团队,崇明各条线、各部门也深入开展教育、医疗、科技、法律等各类拥军活动。驻崇部队每年请来医疗专家为驻地群众义务巡诊,每年还帮助区中小学校完成3000多名学生的军训任务,军地双方谋求双赢促融合。

 \ 

走访慰问

军爱民,民拥军,驻崇各部队积极发挥人才、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建设,与崇明人民同创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驻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投入4万多人次,建成了一批军民林、示范路、生态村。驻崇各部队也分别在驻地附近各认养一块生态林,负责日常培植养护,并积极参与“村村通”公路的绿化和保畅工程,当好播绿使者,为地方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驻崇部队还积极参与地方扶贫济困,与22家养老机构结对共建,与232名贫困儿童结对帮扶,捐钱捐物合计近百万元,为群众办实事300多件,当好了爱心使者,向地方扶贫帮困伸援手。

驻崇部队官兵倾力支持地方各项建设,4年来投入总计上万人次参加地方河道整治、便民服务等义务劳动,在区第二人民医院搬迁过程中,某部海防营和堡镇消防中队出动官兵250多人次,为医院顺利搬迁贡献了力量,当好了服务使者,做到地方有求必有应。

崇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聚焦强军目标,紧贴为战服务,不断创新新时期双拥工作,有力促进了强区与兴军的共赢发展,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为强军和胜战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