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军爸该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2017-06-01 11:37:15来源:中国军网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对军人而言,这恰恰是最奢侈的愿望。据统计,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已育有子女的官兵,年平均陪伴孩子时间不足3个月。缺少了父亲的陪伴,虽不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但孩子心智成长却缺失了重要一环。深知这一道理的该旅官兵,都在用心创造陪伴的方法。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教导员李轩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和爱人陪儿子李沛隆练习过障碍,锻炼孩子的胆量。刘华 摄

军爸该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来自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子女教育的新闻调查

■任术君 刘 华 彭 田

“老宁啊,我儿子辍学了,说啥都不听!你说我在部队那么多兵都能管好,就这么一个孩子,咋就管不好呢?后悔啊!以前光顾着忙工作,对他教育不够……”说着说着,电话那头的铮铮铁汉声音哽咽了。

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副旅长宁建超接到老战友的电话,不禁陷入深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穿上军装就意味着四海为家,为国为民奉献青春牺牲个人,每一名军人都义不容辞,在这些牺牲奉献中,也包括军人家属和子女。

适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好多小军娃相继来到军营,看着小朋友们开心地跑来跑去,想着这些年单位官兵们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军娃,宁建超内心笃定:“要给军娃多些爱!”

“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每年年底,单位组织“南国好军娃”评选时,一张张荣誉证书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这些见证着军娃们茁壮成长的“红本本”,饱含着枕戈待旦、盘马弯弓的军人们对子女教育付出的心血,像他们胸前的军功章一样夺目!想到这些,宁建超感到很欣慰:“虽然陪伴的时间不多,但我们一样可以做得好。”

没有时间陪伴,我们该怎么办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对军人而言,这恰恰是最奢侈的愿望。据统计,该旅已育有子女的官兵,年平均陪伴孩子时间不足3个月。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陈永庚说:“好几个月没看到小孩,最近见到他,发现又长高了好大一截。”

缺少了父亲的陪伴,虽不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但孩子心智成长却缺失了重要一环。深知这一道理的该旅官兵,都在用心创造陪伴的方法。

某营教导员陈思泉每天会定时与儿子打一通电话,问问孩子当天学校发生的开心事儿,感受孩子的快乐。他还留心记住了儿子提到的每个好朋友的名字,并在聊天中自然地提起,像是他们共同的朋友似的。“希望他能感受到,父亲其实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陈思泉用心良苦的初衷。

“你9岁了,是守在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好妈妈、照顾好自己。”宣传科科长林远春每逢重要日子,都会精心准备一封家书,小心翼翼地折叠装封,带着爱和思念寄到儿子身边。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旅官兵对孩子的陪伴,都少不了电话、邮局。副旅长宁建超为了提高儿子宁海鹏的成绩,到书店买了两套同样的辅导教材,给儿子邮一套,自己留一套,并抽空通过电话为儿子补习功课。渐渐地,孩子的成绩稳步提升,对父亲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去年,宁海鹏转学来到了单位驻地,并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能和孩子在一地生活是幸运的,但工作的繁忙还是让他们聚少离多。不少官兵和子女都有“身在一处难相见”的苦恼,解决的办法也都类似:挤时间。

每周三、周五晚上是营教导员李轩与儿子李沛隆固定的约会时间。虽在同一营区,但李轩大部分时间和官兵们摸爬滚打,很少有时间陪伴7岁的儿子。每到周三、周五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他的电话会准时响起:“爸,今晚没事儿吧,想跟您到操场学学军体拳。”难得的时光里,爷俩儿聊学习、聊体育,李轩教儿子打军体拳、过障碍、跳山羊……

在聚会应酬与陪伴家人小孩间应该如何选择?该旅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选择后者,由于聚会交流少,交友圈相对较小,一些朋友甚至评价他们“不懂社交”。“缩小交往圈,纯洁生活圈。干好工作之外,多陪陪孩子、家人。孩子教育好了,家庭和谐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儿。”这是该旅官兵一致认同的工作家庭辩证法。

我们拿什么与孩子交流

“陪伴孩子不能单用时间长短来衡量,只要是高质量的陪伴,哪怕短暂,孩子也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军嫂李莉洁说,丈夫何泉昌每次回到家后,都会和女儿黏在一起,弹琴唱歌给女儿听。音乐这座桥梁拉近了父女的距离,多才多艺的爸爸深受女儿喜爱。

但并不是每位父亲都找到了那座桥。采访中,部分官兵流露出困惑:有的给孩子电话打久了,就没有什么话题了,只能车轱辘话来回说;有的跟孩子视频聊天,小朋友对着手机视频不喊爸爸,还刻意躲开;每年休假短短一个月,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交流,有时候刚熟悉点儿又要回单位了。

二级军士长王方军常年在部队服役,一年才能见女儿一次。2015年女儿放暑假,和妻子一起来队看望。王方军小跑上前,想接过女儿的行李。谁知,女儿坚决不让,哪怕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的。妻子告诉他,这是女儿对陌生人的做法,王方军一路沉默,倍感心酸。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负责哄他开心就行,逐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有效的交流就十分重要。”教导员陈思泉说。他的体会是,只有放低姿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孩子才能接纳你。

陈思泉的儿子陈雨杨从小就对玩积木情有独钟,拼舰艇、大炮、飞机,一玩起来非常专注和投入。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陈思泉不但给孩子买积木,还陪着孩子一起拼各种高难度造型。一次周末,陈思泉专门坐动车回到家,和儿子一起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拼出了一艘巡洋舰。大功告成后,儿子陈雨杨跳起来高兴地搂住了他的脖子说:“爸,这是咱俩共同的作品。”

操枪弄炮、跑步队列是军人的专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些还真不懂,怎么办?学!

宣传科科长林远春记得,一次休假回家,一年多没见儿子,想尽快沟通沟通感情,谁知正在学画画的儿子,上来就给爸爸出了个难题——帮他画动漫里面的人物。这可难坏了林远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林远春上网搜索这个动画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他将纸打上细密的方格,对着原图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模仿,用了几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幅画。小朋友看着爸爸画出的动漫人物,连说“我的爸爸太厉害了”。

该旅不少官兵也都谈到,跟孩子沟通,要多正向鼓励。因为越批评孩子,孩子可能越疏远,反而达不到沟通教育的效果。

参谋苏艺对此深有体会。为了让女儿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他先是采取批评纠正的方式,发现并没有效果。有一次,女儿自己刷了碗,他表扬了女儿,还拍下照片发给爷爷奶奶看,女儿感到这是很大的荣誉,从此养成了自己洗碗的习惯。

“与子女沟通的难度,不亚于给官兵做思想工作,但原则是一样的,真诚、平等、灵活。”这是教导员李轩的秘诀。

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我的爸爸是一名海防军人,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保家卫国。”这是教导员陈思泉的儿子陈雨杨日记里的一段话,让陈思泉感动了好久。

儿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陈思泉心里知道,有一件事对儿子产生了不小影响。一次,儿子来部队看他,正赶上营里组织心理素质强化训练。作为教导员,陈思泉第一个上训练场,跳火圈、过泥潭、翻障碍,看着一身满是泥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父亲,陈雨杨含着眼泪说:“爸爸,您辛苦了!”陈思泉说:“不光爸爸辛苦,你看这些叔叔,都是为了保护你们才这么辛苦。”

陈思泉还给儿子买了一套小迷彩服,有时间就带他一起体会军营生活。如今,读小学一年级的陈雨杨当了班长,又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老师总是夸奖他责任心强、有正义感。

军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该旅不少军人父亲,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渐渐懂得了军人,并在军人的精神血脉中成长、拔节。

副旅长宁建超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陪儿子宁海鹏出去旅游过。有一次,终于休假回家,宁建超却把儿子带回农村老家,带着他一起割草、喂鱼,累得儿子浑身酸痛。之后,宁海鹏还跟父亲一起完成了30公里的徒步“拉练”。虽然这样的“旅游”没有名胜古迹,但宁海鹏却回忆说:“那次假期最有意义,感觉自己能吃苦了,更成熟了。”

如今,宁建超有一张异常忙碌的时间表,每天5点半起床,给宁海鹏做早餐,儿子吃过早餐上学后,他就到操场出操。忙碌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刚刚一岁的小女儿,夜里有时要起床冲三四次奶粉。他说:“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能给儿子树立好榜样,希望他长大以后身为人父,也能尽到做父亲的职责。”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二级军士长王方军是部队的老典型,曾5次荣立三等功。2016年,女儿王婷婷参加军训时,教官听说是王方军的女儿,就竖起大拇指,还向班里的小朋友讲述了王方军如何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故事。

来到王方军所在部队营区,看着灯箱上父亲的事迹,听着身边的官兵讲述父亲的故事,父亲的形象在女儿王婷婷心中逐渐变得高大伟岸。

当天晚上,女儿对王方军说:“爸爸,这么多年,您真的不容易,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子女来到军营参加“六一”活动。

对话

装备助理何泉昌写给女儿的信

萱萱:

爸爸今天想跟你说说意义。

音乐对我的意义,是人生百态的缩影。宛如水银落地般倾泻着无限的激情,又如飘着泥土芬芳的甘泉,陶冶滋养着我的灵魂。

球场对我的意义,是浓郁醇香的情谊。爸爸年龄虽然增长,但和队友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付出努力、持之以恒的心,从未改变。

战场对我的意义,是使命赋予的责任。虽然只听过战场,从未经历,但我必须时刻准备,等待那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时刻。

而你对我的意义,是生命中崭新的华彩篇章。你的降临,使爸爸的音乐又多了几分暖心的温度,使爸爸的所学有了传承的意义,使爸爸的牵挂变得刻骨铭心。

女儿,爸爸希望你擅长音乐,因为它可以净化心灵;希望你热爱运动,因为它可以成就梦想;希望你心忧国家,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萱萱,愿你无忧无虑,茁壮成长!

爱你的爸爸

宣传科科长林远春写给儿子的信

宸希吾儿:

见字如面!为父听闻儿报名参加象棋对弈,十分欢喜,不论结果如何,儿能胜己勇出,已属胜者矣。

九年来,爸爸一直在军中忙碌,儿和家里都是妈妈一人独自操持,虽有外公外婆相帮,但仍然十分辛苦,爸爸深感愧对你和妈妈。

九年来,爸爸只能每年休假时回去一次,没有更多时间为宸希检查辅导功课、陪宸希打球运动。爸爸非常高兴你是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同时爸爸也很遗憾,在你的童年中陪伴的时间那么少、那么少……

虽不在你身边,但心却和你紧紧贴在一起,为父希望孩儿能够做一个把握住自己时间的大孩子,一个坚持自己爱好的大孩子,一个能够战胜胆小害羞的大孩子,一个能够做好事情还能够帮助别人的大孩子,你可以做得更好,对吗?

就先写到这吧,爸爸要工作了。

延伸阅读

亲子钓鱼:大手拉小手,陪你一起玩

■刘 华 彭 田

暖风轻拂,椰影摇曳。“六一”前夕,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营区一隅被一片欢声笑语环绕,16个官兵家庭各自拎着鱼竿、渔具,齐聚在此。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亲子钓鱼”比赛活动正式开始。有的父亲紧握钓竿,小朋友拎着水桶靠在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有的父亲手把手教孩子甩线拿钓竿……十几把遮阳伞下洋溢着十几个家庭的温馨欢乐,一个个家庭围着各自的“战场”,开始了难得的特殊聚会。

近些年的“六一”儿童节,在这个营区里,都会举办像“亲子读书”“体验父辈童年”等独具特色的亲子活动,以此促进平日里忙于工作的官兵与孩子多些沟通与交流,家长们也能够相互学习育儿经验,“军爸”“军娃”们都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这个好传统要坚持!”今年5月,新成立的某海防旅虽百业待兴,但旅党委研究决定,要继续将亲子活动开展好,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促进官兵家庭和谐。

在钓鱼活动现场,教导员李轩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蚯蚓,教儿子李沛隆如何装鱼饵,还不忘给儿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怎么在河里钓到几斤的大鱼,怎么把掉进河里的小伙伴救上岸……李沛隆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哈哈大笑。

“有鱼上钩了!”协理员徐杰的鱼竿被扯得乱晃,儿子在一旁大声加油,看爸爸有些操纵不住了,他赶忙抓住爸爸的手,一起把一条3斤多的大鱼拉了上来,父子俩笑得合不拢嘴。徐杰偷偷地告诉记者,儿子昨天晚上还和自己闹别扭呢,今天一玩起来,全忘了。

夕阳西下,家长和小军娃们提着装满鱼的小桶,大手拉小手走在回家的路上,两大一小组成的影子映在地上,被渐渐拉长……

多么温暖和谐的画面。参加活动的不少“军爸”感慨,如果这样的时间能多些,自己和孩子肯定会更亲近,对孩子的教育也更有帮助。然而,对于军人这一特殊职业来说,像这样陪伴子女的时间却并不能常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陪伴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军人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让军人的臂膀更温暖

■刘石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亲无疑是这所学校里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责任之重大。

对于守海卫疆的军人来说,战位之所在,职责之所系,脸上一道道皱纹夹杂的多是军营的味道,强军的足印也几乎占满了一圈圈年轮,能用来陪伴子女的时光所剩不多。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对子女疏于教育的理由。军人应该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加宽厚的臂膀,即便使出“洪荒之力”,用尽“三十六计”,也要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人生打下扎实根基。

子女不在身边,同样有教育的好途径。梁启超一生忙于政治活动、文化工作、出版事业等,几个子女长期不在身旁,他都是通过密切的书信往来搭建与子女沟通的桥梁,不仅在求学、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给予子女点拨斧正。他的九个子女,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还造就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如今,除了鸿雁传书之外,我们还多了电话、视频等现代通信手段,军营也开放了智能手机使用,建设了“军营网吧”,可以帮助我们“千里之外一线牵”,为官兵“线上”教育子女提供了条件。

陪伴时间不多,更要追求陪伴的质量。当前存在不少“低头族父母”,总低头玩手机,跟孩子缺乏互动。作为军人,陪伴孩子的时间本就不多,更要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切不可做低头族,更不能“周末活动排成排”“休假聚会连成串”,唯独没有时间陪孩子。转变家庭及教育观念,找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触点,陪孩子学习、看书、看动画,一起郊游,让孩子感受浓浓父爱,教育就在这些自然而然的陪伴中。

“没有时间”不能成为忽视子女教育的理由。千万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淡化了亲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父母的职责,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保卫祖国职责所系,教育子女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