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选举出第二届理事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装备学院等知名专家受邀,现场解读“民参军”
50位专家组成的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日成立,并发布《“民参军”手册》
军民融合周刊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 联合推出
中国社会报社(记者 陈华)借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圆满落幕的清风,5月17日,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第二届理事会,并宣布成立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会上,发布《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民参军手册》(以下简称《民参军手册》),并邀请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知名专家亲临现场,解读“民参军”技巧及军民融合最新发展动态。
理事会章程指出,联盟宗旨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搭建“共建、共享、共用”平台,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服务军队,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满足超值需要,打造军民融合第一品牌。
联盟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军民融合装备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艺术与产业对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咨询服务和项目对接;开展科技园与产业基地建设、市场培育、知识产权交易于保护,促进标准化进程,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行业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和质量检测等工作;开展军地委托项目,联合联盟技术优势推动协同创新项目落地;提供技术、人才培训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活动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域。
第二届联盟理事会由34家理事单位组成,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再次当选理事长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北京京海宇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等17家知名企业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
季会现蝉联第二届联盟理事会秘书长。他代表理事会向各位代表阐述2017年-2020年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发展计划,赢得阵阵掌声。
季会现秘书长阐述联盟2017-2020发展规划 陈华 摄
推举出的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子利表示,专家咨询委员会由50多位专家组成,全部是来自军队、政府、企业、院校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以期集智聚力形成“政府+军队+市场+科研”的集聚优势,争取国家和政府支持,向部队要订单,为联盟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政策层面的优质服务。
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子利介绍专家组成及工作重点 陈华 摄
会上,国防大学后勤装备教研室教授李莉、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于川信、全军武器装备管理专家咨询组专家谭云刚、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采办系教授舒本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孟春,先后登台介绍相关军民融合发展前沿动态和“民参军”对接技巧。
国防大学后勤装备教研室教授李莉现场讲授军民融合大趋势与“民参军”趋势 陈华 摄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于川信现场讲授“民参军”的国际视角 陈华 摄
全军武器装备管理专家咨询组专家谭云刚现场讲授“民参军”的迫切对接需求 陈华 摄
装备学院采办系教授舒本耀讲授“民参军”注意事项 陈华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孟春介绍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陈华 摄
参会代表表示,通过专家政策解读和产学研形势分析,增强了民营企业参与军队技术装备采购的信心,同时放眼全球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必须尽快迎头赶上。
大会在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召开。季会现主持大会。会议在热烈掌声中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