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红土地上“鱼水情” 三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2017-04-06 17:41:15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红土地上“鱼水情” 三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市、县、乡(镇)三级党校把国防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级党政领导国防教育试点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国教办转发和推广;

永安市气象局与驻永某部联合成立“军地气象联合保障室”,为战时气象侦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全军独树一帜;

三明市县两级法院形成维军庭、人武部、驻军“三位一体”司法维权服务体系,全省司法拥军工作座谈会在三明市召开,丰富了司法拥军的“福建经验”;

永安八一村军地共建新农村做法,被写入福建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决定文件,并进行推广;

以“部局村联动”(一个团级部队带一个局机关单位,对口援建一个村)形式,共建新农村,驻明部队为26个革命老区实施“十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定点帮扶、助学兴教、送医扶医、文化服务、社会福利、国防教育、绿化美化、应急救援、和谐平安),成为原南京军区和全省双拥共建活动的一大品牌和亮点;

全市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已经实现32年33次无责任退兵,其中将乐县保持了43年44次无责任退兵的全省最高纪录;

去年,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实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

三明,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是闻名遐迩的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之一,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辖区12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

三明人民与人民子弟兵有着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深,感受到军政军民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氛围。

自1993年以来,三明已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市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切实在巩固、发展、创新、提高上下功夫,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力促进了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驻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军民深度融合:军地联动,双向受益

“要让双拥工作之树常青,使军民真正达到深度融合,就要做到不局限于表面形式,

而是从深层次着眼持续拓展。”基于这个共识,三明市各级党政军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省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坚持把双拥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有序开展,想方设法积极探索军地联动、双向受益的发展新路子。

支持军事斗争准备。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不忘兼顾国防和军事需求,近年来,三明市投入7.8亿元建设了195.5公里的交战公路,使各驻军单位的进出口道路,均能快速接入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进一步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发挥三明老工业基地优势,促使三钢集团、厦工三重、海西重汽等大中型企业,与部队联合建立一批装备修供保障基地。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管好用好专武干部、民兵营连长、预备役军官三支队伍,建好反恐、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六支民兵应急队伍,使之成为三明市拥军工作的新亮点。

支持军队建设。四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35亿元,实施“四项拥军”工程,有效改善了部队战备执勤、军事训练和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军人各项需求,在景区等公共场所,设置“军人免费”和“军人优先”;在市区、永安开通多条拥军公交专线;为军人开办人才培训基地,使1500多名军人获得各种大中专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维护官兵合法权益,全市共审结维军案件38件,为军人挽回损失150多万元。

推动军民共建。以“双拥双赢、共驻共建”为原则,开展“多城同创”活动,全市300多个军民共建对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以“部局村联动”形式共建美丽乡村,驻明部队为26个革命老区实施“十项工程”建设,创新共建品牌,成为原南京军区和全省双拥共建活动的一大品牌和亮点。拓展共建领域,探索社区、两新组织参与共建,比如沙县等地成立女企业家拥军协会,TCL集团与大田县民政局举办“拥军优属工程”活动,同时,海军“三明舰”首次派出代表团回访三明,开创了福建舰市共建的先河。

原标题:红土地上“鱼水情” 三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军转优抚安置:突出重点,注重质量

“不能一安了之,要从需求出发,设身处地为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子女入学考虑,做到突出重点,注重质量,持续提高优抚安置水平,实实在在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这是三明市优抚安置的显著特色。

提高优抚水平。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350万元用于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当前各类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均高于省定标准。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政策,每年“八一”期间,对重点优抚对象开展普遍性慰问,每人发放慰问金200元;平均每年为5210户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106.5万元;安排重点优抚对象每两年体检一次;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615万元;共为2530名患病住院、困难的优抚对象发放补助或临时救济款284.2万元;为45户新建和维修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为50名听力障碍重点优抚对象,免费配发助听器;帮助36名优抚对象实现就业。

提升安置质量。对军转干部安置实行优先安排、特殊对待,全市共接收安置95名,均安置在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达到“三满意”。对退役士兵安置注重改革,出台自主就业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金,落实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先后安置退役士兵3412名。对随军家属安置广开渠道,出台安置办法,采取随调、招聘考试、推荐就业、货币补助等方式,共安排126名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对自谋职业的,由财政发给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永安市、大田县还为副团职军官随军家属挂靠事业单位,按档案工资的65%标准计发补助。共为486名军人子女解决入学入托问题,各县(市、区)对部队子女一律给予自主择校,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提升工作实效。各类业务办理及时快捷,满意率达100%;投入1118.2万元,全面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复退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拥政爱民成果:持续巩固,繁荣发展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驻明部队始终做到哪里发生重大灾情、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他们就会迅速出动,冲在第一线。去年泰宁“5·8”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三明军分区为确保救援部队通行顺畅,在党员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组建了12支党员突击队,由各团级单位主官带队布控在各个易塌方地段,24小时巡查,守护救援通道。5月10日16时,通往事故现场的一处道路旁的山体出现塌方,阻碍了道路通行。某预备役通信团团长陈列雄带领1支由25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近赶赴现场,并抽调1台工程机械及时前往清理道路,经过一个小时奋战,迅速抢通了救援通道。在泰宁救灾现场,三明军分区有300多名党员突击队员战斗在救灾一线。据统计,军分区在本次救灾中共出动党员1000多人次,转移群众500多人,疏通受堵路段50多处。

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当先锋。各部队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支援地方“五大战役”、“十百千”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1个,动用车辆机械900多台次。比如,驻明部队在三元区荆东工业园综合服务区重点工程建设中,主动做好部队架空光缆迁移;驻永部队在吉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五洲绕城公路建设中,及时让路让水、迁移军事设施,助力“森林永安”建设;驻将部队在向莆铁路、204省道改扩建等项目中,及时迁移光缆,为地方节省经费155万元。

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作表率。驻明部队官兵每年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万多件。三年来,官兵先后捐款180多万元,与200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为学校赠送电脑100多台、图书2万多册。比如,驻永某部与地方共同出资600多万元,为麻岭村和西坑村修通了2条“军民同心路”;驻尤溪部队以县里探索“农村能人回引”工程为契机,组织退伍军人中的科技示范户、特色农业户,与特困户结对帮扶,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养殖,带动脱贫致富。

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担重任。部队自觉融入“平安三明”建设,构建军警民联防联治网络。每逢重大节假日,驻军都派出官兵到公共场所,协助公安机关执勤,维护现场秩序。2012年以来,部队参与驻地平安建设8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