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退役军人公益基金干部赴中越边境云南扫雷部队调研考察
中国网讯(图/文 刘孝文 林磊)近日,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退役军人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徐文戈、常务副主任王娟一行四人远赴云南省文山州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部队某部实地调研慰问,切实了解官兵们的需求,初步达到了探索扫雷部队如何开展拥军优属公益活动的可行性模式。云南省民政厅双拥办副主任王文跃、云南省文山州民政局及麻栗坡县民政局相关领导等参与了此次活动并深得官兵们的欢迎。
向烈士献花圈
调研组一行首先参观了位于麻栗坡县的老山作战纪念馆,并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在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守部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当年的老山作战情况,感人之处,让在场的同志们无不为之动容。随后,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当年战火纷飞的老山主峰阵地。主峰阵地是当年中越两国军人反复争夺的要点,布雷密度高,雷障种类多,现在阵地上还遗留大量的炮弹、手榴弹、子弹、引信等爆炸物。扫雷部队官兵带领大家重走了雷区体验小道;在老山主峰“理解万岁”的石碑前听取了部队官兵的“一封家书”的诗朗诵,并参观了烽火台、瞭望台、纪念馆和英雄雕像。老山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在八里河东山半山腰的雷场,扫雷部队官兵们正在进行人工搜排作业。一条小路仅容一人通过,是在一片六七十度的陡坡上清扫开辟出来的。战士小刘介绍,现在仍然会有地雷和未爆炮弹被雨水或塌方滚落的土石从山上冲下来,他们每天执行任务时都要检查是否有情况,时刻都要小心。爆炸物收集坑里,已经摆上了官兵们当天的“战利品”,有防步兵地雷、迫击炮弹、手榴弹和高射机枪子弹,手榴弹的木柄腐烂了,金属弹体锈迹斑斑,拉火线裸露在外。
现场观摩
连续十年的中国越南边境战争,在中越边境我国境内遗留了大量地雷和爆炸物,形成了一座座“死亡山头”、一条条“死亡通道”、一个个危及人民群众生命的“地雷村”。仅云南省界内就有95块雷场、79.72平方公里雷区,断续分布在延绵326.39公里的中越边境我国境内。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3年,我国边境地区发生触雷事件81起,致伤致残76人,死亡12人,牲畜损失不计其数,排除南疆雷患任重道远。雷区内战时遗留的各式地雷、爆炸物等排除方法各不相同等等因素,人工排雷安全操作难度非常大;而雷区蛇虫多、病菌滋生、传染病高发,这些都随时随地威胁着扫雷部队官兵的生命安全。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徐文戈强调,我们一定充分发挥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的影响力,为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扫雷部队官兵们擂鼓助威,探索一个好的模式为他们及他们的家属分忧解难。
这次调研实际上是来学习的,官兵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教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扫雷部队官兵为了保障边疆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如此危险和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工作的坚强决心和毅力,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和扫雷官兵在一起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退役军人公益基金的同志们经历了一次老山精神的洗礼,提升了党性觉悟,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扫雷部队官兵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发扬老山精神,践行为军人军属服好务的宗旨。王娟最后表示,回去后,我们根据本次实际调研结果和部队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以实际行动切实帮助因扫雷牺牲或伤残的军人、军烈属,帮助因地雷致伤残的边境地区人民群众,为宣传爱国主义、支持国防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