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8日贵州讯(记者 刘宗利 通讯员 陆林)人勤春早。正月刚过,海拔1500多米的贵州省平塘县大塘镇水沟村山坡上云雾缭绕,3000多亩茶园初露新芽,这些嫩芽寄托着润峰茶场全体员工及村民们对春天的希望。
“茶场建起来后,我们都来打工,一天能赚100多,解决了孩子读书和全家人基本生活的费用。”村民陈二嫂透露,在润峰茶场成立之前,山上一片荒凉,群众主要靠拿些粮食或鸡蛋步行到五公里外的集市上换钱。“六天赶一场,走累了不说,还不一定能卖出去,即便卖了也只有几十上百元,米本来就不多,鸡蛋也少得可怜……真的要感谢黄总!”陈二嫂说道,眼角噙满泪水。
陈二嫂称赞的黄总叫黄元锋,平塘县润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71年,黄元锋出生于平塘县通州镇乐阳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89年年仅18岁的黄元锋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西藏拉萨度过三年的军营生活,部队这座大熔炉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胆识和勇气。
谈起当年创业,黄元锋娓娓道来。“1992年退伍后,我做过的活可多了,卖过盒饭、摆过地摊、当过泥水工、搞过木工,开过车、养过蜜蜂和大闸蟹,只要能挣到钱,什么都干。”1996年,黄元锋东拼西凑买了一台挖掘机,找了几个战友合伙办起建筑施工队。由于好学肯干、加上认真负责和诚信公道,很快挖到人生“第一桶金”,慢慢成为平塘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黄元锋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黄元锋听说大闸蟹很畅销,于是他就集中资金和精力搞大闸蟹养殖。但由于不擅长科学养殖技术,黄元锋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
投资的失败并没有击溃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一切从头开始,黄元锋多方筹资组建平塘县大鲵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天然水资源,人工养殖娃娃鱼。很快,娃娃鱼让这个诚实勤奋的汉子从跌倒中爬起来,他的娃娃鱼基地,解决包括4名退伍军人在内的8人就业,还幅射、带动周边50多家农户参与养殖,共同致富。
2011年,黄元锋把目光投转向茶产业,成立了平塘县润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了大唐镇水沟、新营、谷坝三个村一带的荒山。在农业、扶贫及民政等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黄元锋投资近500万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茶场逐渐发展壮大。现在,规模已超过3000多亩。采摘季节,每天有上千人在茶园劳作,也不乏前来洽谈业务、旅游观光的客人。据初步统计:自茶山开垦以来,就近解决群众务工4万余人次,仅付务工报酬就达400余万元。
2014年以来,公司又投资上千万元添置了设备、建成12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车间和保鲜贮藏室。一个聚基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雏形正在形成。在产品质量上,黄元锋追求生态、绿色、环保、安全和卓越,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把关、技术指导和培训。由于推行了精细化管理,其公司生产的白茶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和州制茶大赛大奖,成为黔南州同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仅精品白茶就达4700斤,实现产值400多万元。润峰公司也成为黔南州州级龙头农业企业。
黄元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茶山上增设近百个鸡舍,林下养鸡上万只,不需要农药就能有效遏制病虫,鸡蛋在茶园中随处可捡到;1000头生态黑毛猪现代化饲养基地已初具规模。
“今后,我的最大愿望是与战友们一起,共同奋斗,将茶园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观光点、避暑小天地。把茶山打造成为一个辐射县、州、省的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他对此充满信心。为打开茶叶销路,黄元锋还请来策划公司为其量身打造,拟在贵阳西南商贸城建一个全省较大的茶产业贸易市场,把茶及相关产业做强做大。
富裕起来的黄元锋不忘回馈社会。“因为没文化,我最关心的是贫困乡村的学校和学生”他每年拿出数万元,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目前,已资助的大、中、小学生15人,累计资助资金近10万元。
由于肯干、带领群众致富和乐善好施,黄元锋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创业之星,平塘县工商联先进个人、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双拥先进个人,还担任县政协委员,为平塘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被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2017年2月15日,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现场考察后指出:黄元锋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是贵州新一代农民摆脱传统思维,解放思想,实现增收致富的典范,也是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楷模。在他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农民敢于创新,致力改变贫困农村现状的勇气,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