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城厢区双拥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纪实

2017-01-04 16:45:10来源:莆田网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有着光荣拥军传统的城厢区,党委政府目光始终关注着部队建设,处处洋溢着军民一家亲、鱼水情谊深的...

\

 

\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有着光荣拥军传统的城厢区,党委政府目光始终关注着部队建设,处处洋溢着军民一家亲、鱼水情谊深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城厢区紧紧抓住“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主线,根据时代变化和工作要求,改进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双拥工作新局面,双拥工作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取得实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城厢区有优良的拥军传统,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有力地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区、镇(街道)均成立了双拥工作机构,做到从上到下机构、人员、职责、经费、设备的落实。”区民政局局长林平凡介绍,区委、区政府和驻军部队都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大局的战略性任务,纳入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计划,纳入军政训练科目。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双拥各项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共建创模等工作。区双拥领导小组对全区双拥工作有研究、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坚持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双拥工作要点,年底对双拥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每年召开军政座谈会和议军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并形成纪要,抓好落实。

为了使双拥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区委、区政府和驻军部队根据上级双拥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及时制定有关规定,出台相关文件。几年来,先后健全和完善《城厢区拥军优属公约》、《城厢区拥政爱民公约》、《城厢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全区双拥工作。

制定政策,更要落实政策。“凡是部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任务,确保优先安排;凡是部队困难的就是我们的责任,确保优先解决;凡是部队所盼望的就是我们的工作,确保优先落实,全力支持部队建设。”这是城厢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个确保”。

记者了解到,近四年来,支持部队各项建设投入经费约5990万元,每年执行区人武部预算130多万元,帮助部队搞好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菜篮子”等四项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驻军部队的战备、训练、执勤、工作和生活条件。

“城厢区转业干部、复退军人安置是拥军工作的一个亮点。”林平凡介绍,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方面,城厢区走在全市前列。近四年来,区里共安置军转干部50人,安置在区机关单位44人,参公事业单位的6人,达到家庭、单位、原部队“三满意”,同时通过挂职、交流、轮岗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军转干部,近四年来,共有8名军转干部被提拔重用。

为了更充分发挥退伍军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区里鼓励退伍军人参与村委会竞选,促其成才。目前,全区120村(社区)的745名村“两委”干部中,有过军旅生涯的“兵村官”就有169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23%。

■全民拥军浓厚氛围

2016年第十六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城厢区各个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防。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开展国防和双拥教育作为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切实抓实抓好。”区双拥办负责人介绍,每年结合国防教育日和元旦、春节、“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军地双方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成效明显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先后在龙脊山烈士陵园、闽中特委延寿联络点、闽中游击队常太洋边革命展览馆设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预备役团军史室和武警8712部队区人武部设立了国防教育基地。

当前,城厢区已经形成了浓厚的拥军氛围,辖区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双拥工作。

武警边检站与华亭镇云峰村、东沙边防派出所与东海大埔村、内卫一中队与区地税局……在城厢区,军地结成共建单位的不少。城厢区各级各部门都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军地双方优势,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形成双拥工作的整体合力。区综治委开展军警民平安共建活动,增添平安共建新亮点;区教育局组织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军训、创办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开展军事训练、国防知识传授和国防技能培训,增强学校国防教育实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国防和双拥教育的载体。

为探索社区拥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途径,南门社区成立义务消防工作队,常年协助消防部队救火抢险。南门社区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4辆消防车,既有高性能消防车用来保障高层居民的安全,又有微型消防车针对小街小巷灵活救灾。14位社区网格管理员和50多位“南门大妈”组成的消防协管员、志愿督导队,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2012年至今,南门社区义务消防队发挥地形熟距离近的优势及时出警18次,协助消防部队抢救群众财产损失上千万元。

位于城厢区的天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免费为驻地8712部队提供200头优质猪苗和一年2期的相关养殖技术培训,并不定期派相关技术人员到部队进行养殖技术交流。

时代在变,双拥工作如何跟上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呢?城厢区积极创新双拥工作形式和内容,促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科技智力拥军是城厢区新时期的一个特色。“区里先后为8712部队筹建多媒体教室,确定市科技职业学校为预备役军官培训基地,聘请多名专家授课学习与实战相结合,为驻辖区部队培养各类人才,累计举办驻地官兵技能培训班36期,培训科技骨干和军地两用人才1500人次。”区双拥办负责人介绍,区里协同有关部门购置各类科技图书3000册,充实培训基地、驻地军营和人武部图书阅览室。同时,依托职业中专等为部队举办财会培训班38期,举办各类讲座150多场,帮助部队筹建电脑室,进一步提高了支持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

■牢记使命真情回报

森林防火,抗洪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部队官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这是城厢区人民最深切的体会。

人民、驻地爱军拥军,驻地部队、官兵也视人民如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牢记使命,真情回报。

近四年来,城厢区驻军先后出动车辆机械1万多台次,官兵4.8万人次,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市容市貌整治、义务造林植树等。同时驻军积极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帮助地方培训保安人员1500多人,派出警力1.8万人次,参加严打专项行动,开展武警、公安联合巡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在城厢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一助一”行动、义务献血等活动中,也常常看到子弟兵们的身影。

驻军部队还坚持开展百校、百村、百企共建活动,坚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与城厢区28个城乡社区结对子,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区人武部与龙办太平社区共建、霞办霞林社区与预备役团共建、东海镇大埔村与东沙边防所、边检站与华亭镇云峰村共建;在平安城厢建设中,区公安分局与武警内卫支队共建、凤凰山街道与武警边检站共建。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自2005年创建省级模范城以来,城厢区已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先后两次被国防部授予“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被南京军区国动委授予“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国动委授予“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今年,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节拍,军民把深度融合印记城厢大地,该区正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

□湄洲日报记者 卓晋萍 通讯员 陈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