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
建宁县是红色苏区,在这个有着“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美誉的红色土地上,一直以来都保留着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该县曾连续三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十几万莲乡人民与驻地官兵一道,真情相依,风雨同舟,携手进行莲乡大地的现代化建设。
优抚政策落实处
近年来,建宁县委县政府对双拥工作高度重视,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完善双拥工作制度建设。
对退伍士兵安置实行政务督办制度,使全县双拥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2016年,在县民政的认真督促下,各乡镇重点优抚对象的各种抚恤补助金发放工作,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及时调整提高了抚恤补助标准,并督促乡镇足额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和义务兵家属的合法权益;抓好参战退役人员的落实工作,到2016年10月底,全县可享受生活补助的参战退役人员共203人,全年共发放补助金129.5万元,并圆满完成了2015年冬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今年,该县共接收2015年度退役士兵57人,其中2人落实岗位安置,剩余人员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并给他们一次性发放自主就业地方补助金89.9万元。
拥军优属新举措
近年来,在建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积极支援部队建设,通过为驻军部队办好的每一件小事,温暖着子弟兵的心。
去年,县司法局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举办法律培训班和法制讲座,开通\"12348\"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热线,解答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县教育局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学历班和开展专业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智力拥军,深受驻地官兵好评。
在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演练等工作中,该县从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去年来,该县财政共拨款596.57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其中消防大队446.3万元,武警中队22万元,人武部128.27万元),并给予武警每月减免1万度电,人武部、消防大队每月各减免2000度电的优惠政策。
同时,做好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工作。去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该县组成慰问组,深入到驻县部队、以及优抚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驻县军警部队官兵座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重点优抚对象的困难。与此同时,组织各乡镇开展对革命伤残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活动。仅春节和“八一”的慰问活动,全县慰问金支出就达26.6万元。
拥政爱民谱新篇
2016年6月20日,省军区机关向建宁县扶贫捐助仪式在县政府大院举行。当天,建宁县100名贫困户共获得省军区机关捐助29.3481万元。
“感谢爱心人士对我们一家的扶持和帮助。”受资助的贫困户张伯滨激动不已。张伯滨是里心镇大南村人。他一家四人都是残疾人,缺少劳动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双拥工作的内容逐步扩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驻建部队广大官兵在支援县经济建设、帮助群众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献爱心以及军(警)民共建等工作中作出了新的贡献,进一步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
据统计,去年来,县消防大队共接警95起,出动车辆132台次、人员674人次,人武部抢险救灾6次,出动车辆6台次;省、市、县三级部队在建宁共资助贫困学生60名,计40余万元,县人武部先后为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帮扶资金35万元;在开展走访慰问的活动中,共慰问7名革命“五老”人员、16名“军烈属”。
国防教育氛围浓
2016年8月1日,建宁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师生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参观,六年级学生熊惟彬在参观结束后,高兴地说:“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红色文化知识。”
如今,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该县实践教育的一门必修课。2008年,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建宁县充分利用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身份,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学生、部队官兵等人员来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红色活动。经统计,近几年每年能吸引8万群众前往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发挥建宁革命老区优势,激发全县军民的爱国拥军热情,增强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县人武部每年都会开展以《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知识讲座,并组织学生开展军事化训练,通过播放电视、广播、编写简报、墙报,以及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民兵集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实现教育范围全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