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李军、林虎、陈彪虎 通讯员 郑先吉 文/图)7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南省三亚市同时囊括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单位、全国双拥模范个人三项殊荣,这在全国寥寥无几,这也是对该市深入实施文化拥军、知识拥军、社会化拥军和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成果的最大褒奖。在采访三亚市副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许振凌时,她表示:“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他们在双拥工作第一线的辛勤付出,更是全市党政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荣誉只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我们将以这一次评比表彰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重视和加强部队的发展与建设,落实双拥优抚安置的各类政策,解决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扎根祖国南疆,安心驻守祖国的边防,维护南海的权益,为我们构筑强大和安全的国防做出三亚的担当、三亚的贡献。”
“小红帽”志愿者和海军某部100多官兵一起组成海滩清洁队,开展“保护海滩,爱我三亚”学雷锋文明志愿活动
海南省三亚市地处海南岛的最南端,拥有最美丽的海滨风光。针对三亚驻地部队多的特点,该市积极探索拥军新模式,三亚市图书馆将知识拥军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载体,不断实现拥军工作的新突破。据三亚市图书馆负责人周翔介绍,“2012年以来,三亚市图书馆通过建立流动图书站、自动图书馆、分馆等方式,先后为18家驻市军警部队官兵办理集体借阅证,调拨图书40000余册,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部队基层连队“读书难、借书难”的实际问题,使知识拥军工作走向常态化,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了军营文化建设,营造了军民一家亲的文化和谐氛围。”2014年,该馆首次将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运用到部队文化服务上,建立了三亚市图书馆海军91911部队分馆,在海南省率先采用无人值守模式,把图书馆办到官兵身边去,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数字资源阅览、共享工程覆盖、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等功能。据海军91911部队宣传股长陆建成介绍,“自分馆启用以来,三亚图书馆向海军91911部队分馆调拨图书28000余册。分馆的图书基本每个月都有更新,大大丰富了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名年轻海军战士正在进行无偿献血
在该市海螺馨苑部队家属区,记者看见了一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有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据了解,这也是三亚图书馆为突破固定场馆和时间的限制,为部队官兵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自助借还服务,该馆先后在解放军301医院海南分院宿舍、海警二支队营区、海螺馨苑等部队家属营区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由专业团队进行运作,每周更新图书400余册。在条件允许的部队单位,该馆还负责定期推荐数字资源阅读服务,将丰富的学术讲座、培训、视频等信息资源通过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送到官兵们手中,让部队官兵和家属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网络书香带来的乐趣。同时,三亚市图书馆还在执行海上维权、亚丁湾护航以及重大演习演练等任务的多支舰艇上设立了流动图书站,挑选紧贴军队建设和官兵生活的书籍,为官兵海上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保姆式”式的文化知识拥军服务,切实为远航的官兵们解决了海上生活枯燥,文化活动单一烦恼。
海军91911部队举办军地春节联欢晚会
为了解决部队官兵们的后顾之忧,三亚市批准海螺部队家属区建立了海澜社区,该社区拥有综合公务、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学生托管、休闲娱乐6个功能区,提供300多项具体服务,实现了一站式的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官兵们扎根南海、守卫南海、建功南海。军嫂王宏伟说:“咱们部队建了家属服务中心,我们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非常感谢部队为我们家属创造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一级军士长邹涛说:“现在有了家属服务中心,家属购物、办事、看病都很方便,孩子放学有托管班照顾,还可以到特长班学习,家里有困难可以找家属委员会。后顾之忧解决了,我们工作更加安心、出海更加积极了,在部队工作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海军91959部队与三亚实验中学召开军民共建仪式
据三亚市双拥办主任郑先吉介绍,三亚市历来十分重视双拥共建工作,把双拥共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素有“天涯海角第一连”的西岛女子民兵连,曾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西岛女子民兵连连长庄琼影介绍,“50多年来,连队先后为中央首长、省市以上党政军领导和外宾进行过近百次军事表演,每次参加实弹射击均取得优秀成绩,多次在比武竞赛中夺得第一名,曾受到刘少奇、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罗瑞卿、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接受过罗马尼亚、朝鲜、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和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检阅, 50多次受到国防部、总部和省市表彰。”西岛女子民兵组建50多年来,母女同炮、婆媳同炮、三代同炮的事迹广为传颂。她们以“八姐妹炮班”为榜样,拼搏进取,团结奋斗,充分利用整组、训练、休渔期、节日等开展民兵政治学习教育,不断打牢女民兵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思想基础,营造了姐妹争着当民兵,母亲送女儿、奶奶带孙女当民兵的动人场面。
除有继承光荣传统的西岛女子民兵连,天涯边防派出所与天涯海角景区的共建可谓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据天涯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王圣介绍,“我们充分利用景区和部队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共建载体,建立警民联勤联巡机制、处理投诉机制、打非治违机制、遗失物品受理机制以及‘五位一体’应急救援机制,游客满意率达100%。”天涯边防派出所也曾荣获“爱民固边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天涯海角景区也十分重视部队的发展和建设,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陈吾孔说,“公司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出资50多万元为天涯边防派出所购买海上巡逻艇,并主动承担起日常20多万元的巡逻艇油料费用,切实解决部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增进了军地之间的鱼水之情。”双拥共建的扎实开展,使景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区的发展成绩喜人。
三亚市的拥军优属氛围十分浓郁,深深地影响着每代人,涌现出以一家三代一辈子只做一件好事的梁彩雄为代表。全国双拥模范、三亚市天涯区榆港社区船夫梁彩雄告诉记者,“我是第三代,爷爷老了后,父亲顶上了,我们一家三代坚持为驻岛部队运送生活物资24年,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在离三亚市约5至6海里的东瑁洲岛上,无淡水、无居民,驻岛官兵只能依靠部队20天一次的送水船以及7天一次的送菜船,解决供给。梁彩雄1992年接替父亲第一次登上东瑁洲岛为岛上官兵送菜,一送就是24年,每天重复做这一件事,24年来,他经历大大小小台风200多次,从不惧生命危险,始终把岛上连队放在第一位,几年前的一个晚上11点左右,一条青蛇咬伤了士兵李进的手指,毒液迅速扩散,是梁彩雄深夜驾船,孤灯一盏,将战士及时送到了医院,梁彩雄从此也成为了东岛士兵们的“120”。24年来梁彩雄换了6条船,他自豪地说:“战士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家的船不管传承多少代,绝不要部队一分钱,都要把拥军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三亚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蒋红卫大校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和三亚警备区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积极落实优抚双拥政策,最大限度地确保优抚安置对象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2012年以来三亚市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594人,经组织培训考核,按规定全部过渡到公务员(参公)单位;接受退役士兵958人,对选择安置就业的44名士官全部安排在事业单位工作。扎实做好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退休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发放优抚金2609万多元;为5016人次官兵发放立功受奖奖励费273万元;通过随调和公开招聘方式安排70余名随军家属进入三亚市公务员(参公)和事业单位工作,为11288人次随军待业家属发放生活补助 4825万元,是海南省发放随军待业生活补助人数、资金最多的市县。三亚还成立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每年举办军嫂培训班和军嫂专场招聘会,提供企业岗位1190多个,签定双向协议256份。
民拥军,军爱民;同呼吸,共命运。三亚曾三度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相信在三亚军民共同努力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将会更好的发扬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