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18日上午,记者从陵水县双拥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以来,陵水县人民政府累计投入近2亿元改善了驻陵各部队的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在安置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就业,以及优待困难转业复员退伍军人、解决军人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驻地部队的“贴心后勤”,让军人们安心为国建功立业。
据了解,陵水县驻陵部队共11个,2012年以来,陵水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立足解决部队实际困难,加大投入改善部队基础设施,划拔土地100亩,投入530万元建蔬菜种植基地专供92098部队,使官兵吃上新鲜、放心菜;投资150万元购置5辆空调车开通了边远驻军至县城的公交线路,解决了沿途官兵出行难问题;拨付70万元给92098部队用于部队购买校车供部队子女上学,建设互联网学习室;拨付270万元给63780部队用于建立陵水县航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拨付4.7万元给雷达某部用于自来水管改造,并拨付15万元用于建设规范化的网络室;拨付边防支队115万元用于执勤楼的维修和运兵车的采购;拨付1.4亿元用于快速推动重点国防战略工程建设,为强军固边构筑坚实的后盾保障体系。
为解除官兵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服役、扎根陵水、建设陵水,陵水县在拥军优属工作中,紧贴部队需求,真情服务当好“后勤兵”,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2年以来,陵水县累计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金609万元,7079人次,解决了112名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及时调整并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累计发放补助115万元;协调安置转业干部18名到公务员岗位、转业士官24名到事业编岗位;每年春节、“八一”期间,赴驻陵各部队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关心问候部队官兵;组织联谊、足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军民业余生活;落实优抚、双拥、退伍政策,按规定做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复员干部生活补贴、义务兵优待金、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等发放工作,有力保障了涉军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陵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各种处置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突发事故时有发生,驻陵部队更是全力参与到地方建设中,并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四年多来,陵水边防支队发挥边防职能,圆满完成了春节、元宵、“两会”、“三月三”晚会、博鳌亚洲论坛、陵水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为陵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团结的良好环境。在应对“海棠”、“纳沙”、“尼格”、“山神”、“百合”、“蝴蝶”、“威马逊”、“海鸥”等台风暴雨自然灾害中,积极投入抢险救援,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各部队出动兵力3万人次,解救受困群众10000多人,帮助转移渔船4000艘次,挽回经济损失9200多万元。在陵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驻陵各部队在节假日共派出3500人次,特别是县人武部组织民兵2100人连续奋战48天,为陵水县顺利通过“创卫”考评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陵水军地正齐心协力搭建“大双拥”新格局,推动军地融合深度发展。陵水县委、县政府和驻陵各部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建立健全了功能完善的双拥工作组织,并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推进军地共同发展,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