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孕育英雄的土地,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新四军刘老庄连在此浴血杀敌、留下不朽壮举。
这是一片有着优良传统的土地,淮海战役中35万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踊跃支前,演绎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著名论断。
这是一片鱼水情深的土地,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里传承和发扬。
中国江苏网9月13日讯 风雨如磐,子弟兵的爱民本色依然;岁月如歌,老百姓的拥军情怀如故。2012年以来,淮安军民积极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活动,不断开拓双拥工作新思路,丰富双拥工作新内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强化领导,构建科学创建机制
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双拥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双拥工作纳入全市一级目标管理,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近年来,我市军地各级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一把手”来引路。市委书记姚晓东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六名常委和一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定期召开常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和双拥工作座谈会议,研究解决军地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先后投入2.1亿多元支持部队发展。
组织建设强基。我市对国防与双拥工作给予多方面倾斜和支持,切实做到人员、经费、办公设施“三保障、三到位”。市双拥办为市直属行政单位,军地合署,独立办公,内设两个处室和一个直属单位,经费列入财政一级预算。大力推进双拥工作“六进”基层、“双拥在基层”活动,创新开展“强化五个建设”活动,全市建立双拥机构800多个,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连片的双拥组织网络。
宣传教育造势。持续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多方位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反映双拥动态。将每年8月设为“双拥活动月”和“国防教育宣传月”,借助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双拥教育,在全市形成“国防人人有责 双拥处处有情”的浓厚氛围。
优势互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相关文件精神,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军民融合推进力度,制定出台《淮安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促进军地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拓展。
找准军民融合突破口,大力扶持军民两用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军民两用产品,我市凡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木塑制品,质轻、强度大、耐酸碱、防水防虫,在部队营房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爱特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消毒用品,在部队营区、食堂餐饮具、野外驻训等消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获得江苏省首批军民融合发展引导资金500余万元。依托江苏井神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江苏省盐业动员中心。
创新载体,密切军政军民血肉情
全市军地各级高度重视并持续不断巩固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局面,不断激发人们参与双拥的热情。
定期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前夕,市委、市政府都组织赴驻淮部队开展走访慰问。市领导多次带队远赴辽宁海城、安徽六安等地慰问“清江团”、73821部队驻霍山仓库官兵。
开展军民共建。全市建立军民共建对子340多对,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军民共建签约活动,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四年累计达910多项。军地双方投入4300多万元,大力开展互办实事,建成了武警支队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及训练馆等项目;驻淮部队开展“军营助残牵手同行”活动,为地方5.3万名残疾人帮扶钱物111.4万元。
优抚优待,支持官兵建功立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份文件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和转业干部就职问题,实现随军家属初次就业率、军人子女优质学校就学率、转业干部安置率三个100%。
在随军家属就业方面,坚持当年随军、当年安置,通过在效益较好的单位建立军嫂岗、预留岗、优先岗和安置基地,开设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等10多个专业培训随军家属,以及实行政府保底安置等方法,四年妥善安置了13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
在军人子女就学方面,除继续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进入当地优质学校外,坚持初中升高中按当年统考文化科分值3%-10%的标准加分录取,让随军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入优质学校就学,350多名军人子女走进优质学校就学。
在转业干部就职方面,尊重军转干部本人意愿、尊重用人单位合理要求,落实双向推荐、竞岗积分的要求,积极稳妥安置转业干部350名,其中97%以上转业干部进入党政机关,正团以上均实行实职安置。
严格落实各项优抚优待政策。率先在苏北地区实行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2014年底,我市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执行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的标准,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到位。将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志愿兵纳入全市“助保工程”,由政府担保、个人向银行申请助保贷款缴纳养老保险。全额资助1.5万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保费1000余万元。
拥政爱民,驻淮部队心系地方
部队官兵积极支持地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等创建活动,主动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70多项。 73106部队组织官兵定期开展便民服务,武警支队高标准完成盱眙龙虾节、省十八运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消防支队跨区增援处置山东日照液化烃储罐爆燃事故,解放军第82医院与多个乡镇卫生院签订帮带协议,淮安军分区干休所、73821部队淮阴干休所积极开展送医送药进社区义诊活动,为群众办了许多惠民生、暖人心的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