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张志鹏 文/图
开栏语:在7月29日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厦门市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九连冠”目标;“鼓浪屿好八连”、中华街道分别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厦门市双拥工作的充分肯定。从本期起,我们特开辟《走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采写厦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好人好事,记录厦门双拥共建的好经验好做法。
7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厦门思明区中华街道成为我省唯一获评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和谐篇章,如今已然成为中华街道再平常不过的特色风景线。
中华街道是厦门全市面积最小的街道。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华街道以“争创双拥模范单位”为目标,坚持与部队“共建共创、共同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最终在1.6平方米的“弹丸之地”上浇灌出了“双拥之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
对于此次荣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成灶说:“这是对我们双拥工作的最佳褒奖。未来我们在双拥工作上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这份事业与辖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工作有效结合,奏响拥军爱民的时代最强音!”
加强抚恤优待
市民自发拥军
发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10多年来的各项补贴金额,最新的一笔是今年“八一”收到的1500元慰问金……在别人看来,这些不过是数字、金钱,但对于傅新生来说,“这是街道对退伍老兵的满满情谊”。
1980年,傅新生从炮兵72师退伍后,进入厦门机修厂担任机械工。但好景不长,单位的效益每况愈下,傅新生下岗了,与妻子在溪霞路45号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一直很淡,孩子还在读书,我身体又不好,说实话,那时候生活压力很大。”傅新生回忆。
了解到这名退伍老兵的情况后,2007年开始,中华街道每年为傅新生交纳医社保且提供免费体检。中华街道还依照“安康助学”政策,保障孩子“有书读,读好书”。今年,傅新生家庭又被纳入“幸福工程”,街道不仅提供近2万元的政策补贴,还对其进行税收减免。而感动于街道的抚恤优待,傅新生也常常对下一代讲述自己当兵的故事,帮助街道做征兵工作。“等到儿子明年大学毕业,我也让他去当兵!”傅新生果断地说。
傅新生身上涌动的“鱼水情”,正是中华街道多年来重视双拥工作,依法履行拥军优属职责和义务的一个生动写照。
多年来,中华街道积极发动、组织随军家属参加区就业中心举办的专场就业招聘会,共帮助20多名军嫂找到理想工作。中华街道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属于军转干部的有9人,居全区之首。军属也占社区干部总数的15%以上。中华街道6支消防、安全、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中,优先聘用退伍军人;下属公司保安90%以上为退伍兵。 2012年至今,中华街道共动员推荐32名新兵光荣入伍;近十年来,累计发放各项优抚补助1000多万元。
如今,中华街道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的称号,中华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泽邵说,今后一定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更好地开展双拥工作,更好地协调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现实困难。而这样的拥军情怀也感染了辖区群众,浓浓的拥军情在小小的街道上空涌动着——
镇海社区居民陈肖秋,长年为部队官兵义务演出和主持;退休干部高甦与社区干部一起,慰问军人老党员,与困难军属家庭结对子;辖内中华城、巴黎春天百货等商家,积极配合街道开展慰问官兵演出等活动,无偿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天虹商场、宏图三胞电脑等企业主动上门为军人家属免费维修电脑、手表等近50人次。
不仅持枪弄炮
还有诗和远方
“少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7月,随着109名少年响亮坚定的回答,第25期海军少年军校夏令营正式拉开序幕。为期三天的少年军校夏令营,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学员们将进行内务卫生整理、队列训练、参观部队荣誉室和走进当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
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充实战士们的文化生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队建设事业中。
把握到这一双拥工作的要点,近5年来,中华街道与部队合作开展各类活动超过百场。每年逢八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军地联合举办球赛、拔河、演讲和联欢会等活动;水警区司令部公勤连为街道仁安社区聋人篮球队提供训练场地,联合开展篮球比赛,增强残疾人自信心;群惠小学学生穿的校服是全市唯一的“小海军水兵服”,在蓝白相间的色彩中,海军“猛虎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们;每年寒暑假夏令营,组织中小学生到舰艇基地参加升国旗、军训,参观最新型导弹驱逐舰,体验水兵生活,增强青少年国防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中华街道下辖的各个社区也都分别与部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近期,中华街道镇海社区在社区书院开设双拥艺术课堂,社区和军区的文艺人才走上讲台,快板、答嘴鼓、管乐、唱歌……10多名军人老师为社区居民、孩子献上了精彩的课程。而学员并不局限本地居民,军属也成了社区书院的学员,共同学习交流。
“在与中华街道共建的过程里,我们的军人不仅有持枪弄炮的本领,也渐渐有了‘诗和远方’的情怀,”中国人民解放军91927部队副政委刘志清笑言,“这些活动对增强军民凝聚力,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共建宜居家园
社会和谐无边
“这里建起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真是太便民了,以后我只要用社保卡就可以借阅书籍,再也不用跑图书馆那么远了。”3日,记者走到中华街道石泉路上,一位正准备借书的市民如是说。
占地30多平方米的自助图书馆,原本是家大排档,不仅营业到深夜常常扰民,还影响周边的环境卫生。2013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中华街道积极加强与辖内部队的合作共建,让军地、军民互动更加紧密。其中,自助图书馆便是省军区招待所与中华街道共同努力的成果。
此外,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省军区招待所出资200万元、中华街道出资70万元,对广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整理卫生死角,打造居民活动区域,建设“军地共建便民服务中心”;镇海军休所先后投入25万元,打造镇海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中华街道引进专业社工机构,无偿为军地群众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为社区群众打造宜居家园……在中华街道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辖区内部队参与共同缔造的影子。
“军民团结一家亲,我把中华当故乡。”这是驻地官兵的共同心声。官兵们也以实际行动回报着街道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街道地处厦门老城区,许多房屋电线存在老化现象,存在一定隐患。街道与消防共建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机制,发动居民群众、商家企业和中山路保安的力量,加强与消防官兵的即时互动、联系,做到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处理。街道邀请消防、公安部门,在社区及中山路步行街每年开展两次消防培训演练,提升居民群众防火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水平。多年来,在抗击台风、排险和突发火灾中,街道社区干部与消防、部队官兵并肩奋战在抗灾、抢险、火灾第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各级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爱戴,进一步加强了军民血肉联系,增进了军民鱼水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