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赴永暑礁慰问部队官兵。
4年前的7月29日,三沙设市第5天,市委、市政府首次慰问部队,提出奋斗目标: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年的7月29日,市委书记、市长肖杰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双手捧起了一块金灿灿的奖匾:三沙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是三沙军民的无上光荣和骄傲,是对我们守好祖国南大门的巨大鼓舞、鞭策和强大动力。”肖杰的话掷地有声,“开展双拥共建,军民共筑南海‘钢铁长城’,是三沙人的使命所在,是三沙维权建设的必由之路。”
4年的双拥之路,是一条真心付出之路,是一条真情投入之路,是一条真力践行之路。
军民团结履行神圣使命
2012年,中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南海形势,果断作出决定,设立地级三沙市,并要求三沙市始终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方针。三沙市委、市政府和驻市部队深刻领会,牢记使命,扛起政治担当。设市伊始即把三沙定位为“兵”市,提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奋斗目标,军民团结共筑南海“钢铁长城”。
军地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值班轮值、联合执法、海上民兵、司法机制”等军警民联防机制,迅速发展壮大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海上维权力量。累计巡航324艘次,航程4.6万海里,发现、驱赶侵权侵渔船只370多艘次。2014年5月,三沙军警民不畏风浪、不惧艰险,圆满完成了“中建南”安保任务,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与表彰;筹措4000多万元,在永兴岛建设军警民联防指挥中心,集联防指挥、联合训练、联合办公及战备物资储备等多功能为一体,为南海维权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发展壮大海上民兵队伍,现已拥有1800多人,渔船100多艘,在出海执行专项维权、常态维权、配合专项行动、搜救救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断推进岛礁民兵哨所建设。目前西沙、南沙9个有人居住岛礁都成立了民兵岛礁国旗班,常态化宣誓主权。永兴岛、赵述岛居委会办公场所、居民文化活动场所、避风避难场所、民兵哨所和战时指挥所“五所合一”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中国最南端且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兵哨所,晋卿、甘泉等岛礁正加快建设。
重大基础设施军民共建共享。4大机场建设进展顺利,永兴机场军民合用即将投入使用,永暑机场今年1月6日试飞成功,美济和渚碧两机场今年7月13日试飞成功,通航指日可待;码头建设加快推进,永兴码头一期完工,清澜码头正在紧张施工,南沙岛礁港口建成投入使用,清澜、崖州、白马井渔船停靠港力争明年初投入使用。
拥军优属军民鱼水情深
“三沙是刻在我心里永远的第二故乡!”西沙水警区“雷锋”班第二任班长王伟去年12月退伍时,眼含热泪说出了这句心里话。年复一年,部队官兵走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仍深深眷恋着三沙。因为,这里有“家”的温暖。
三沙设市当年,便高规格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肖杰任组长,双拥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出台了《三沙市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等12个优抚文件,优抚标准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
浩瀚海洋,交通不便,常常让人望洋兴叹。三沙市着力解决交通难,通过“琼沙3号”船增开航次、包飞机、租轮船、投资2.9亿元建造7800吨级的“三沙1号”船等多种方式,增加运力,缓解交通。以往官兵们探亲休假、出差办事,常常要等上15天才有一班船,现在只需3天时间,乘坐包机甚至当天就能回到内地家中,军嫂、“岛娃”上岛与官兵团聚也成为常态。官兵们说:“现在家庭、事业可以兼顾,忠孝可以两全了。”4年来,三沙市累计运送11万多人次上下岛,其中部队官兵4万多人,运送淡水、瓜果蔬菜等补给物资5万多吨。
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三沙市包飞机、租轮船,让军嫂们上岛与亲人团聚,市领导则离别家人,在岛礁上与军民共度。每逢“八一”等节日,市领导在“风加浪”、“晕加晒”中,赴南沙、下小岛,颠簸在茫茫大海上,走部队、进军营,为驻岛部队官兵送温暖。肖杰先后8次带队远赴南沙,加强与部队的沟通、联系,推动基层政权及各项建设的军民融合。第一次赴南沙时,在海上往返9天8晚,不少人晕船呕吐,无法进食,靠打了数天的点滴坚持下来,为南沙驻岛部队送去了极其珍贵的5吨泥土和5000册图书,令部队官兵无比感动。
三沙市千方百计拥军优属,为300多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生活补贴,优先免费让部队官兵乘船上下岛;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接收安排部队转业干部,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兄弟市县帮助随军家属落户、子女上学、就医、中考加分;凡是驻市部队官兵子女考上大学的,三沙市给予4000元至6000元的补贴。
三沙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开展“十大双拥工程”,从生活、交通、道路、文体、信息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大力改善部队官兵的生活、训练和工作条件。在岛礁建起了冷库和蔬菜大棚,官兵们从此能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南瓜、冬瓜”吃仨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营区开设“哨兵商场”、“理发店”,市里给予补贴;修建军民共用体育馆运动场,丰富军民的业余生活。官兵们都说,三沙市为部队官兵办实事、办好事,办到了“心坎里”。4年来累计投入双拥经费14亿元。
三沙远离祖国大陆,军营生活单调、枯燥,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在永兴岛建起了图书馆,组织举办了第23届全国书博会“情系三沙”活动,为部队赠书1万多册;把“电子阅报栏”安装到部队营区,让官兵能一睹当天的报纸;先后组织举办“三沙月?中华情”和“三沙梦?鱼水情”军民联欢晚会、“永兴杯”军民体育运动会、“筑基扬帆?奋勇前进”颁奖晚会等活动。2013年与中国文联共同举办“下基层送欢乐到三沙”军民联欢活动,刘兰芳、关牧村、姜昆、降央卓玛等几十位艺术家深入军营、渔村,为三沙军民表演精彩节目;2014年和2015年分别组织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赴岛礁慰问演出,2016年组织北京东城区域内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以及书画家,赴永兴岛进行文化交流,精彩纷呈的才艺展示,让官兵们大开眼界。肖杰每年都走进西沙水警区哨兵大讲堂,为驻市官兵授课,讲三沙形势,讲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加深官兵对地方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一道道“文化大餐”送上岛礁,密切了军民关系,军政、军民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鱼水情谊。

↑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欢送退伍老兵。
拥政爱民官兵乐守天涯
三沙的民兵队伍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800多人,渔船从零零星星的数十艘发展如今的100多艘,西沙、南沙9个岛礁成立了民兵岛礁国旗班,这些常态化宣誓主权的民事行为,离不开三沙警备区的大力协助。三沙警备区积极发挥驻军牵头单位和市委军事部职能,主动协调军地军民关系,勇挑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与市委、市政府一道积极推进渔船的运营管理,在海上民兵“建训育用管保”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海军西沙水警区组织开展“坚决拥护、真心爱护、忠实守护”活动,增强官兵热爱三沙、建设三沙、保卫三沙的激情和斗志。组建西沙“雷锋班”,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不分昼夜全天候服务岛礁军民,市区、小岛、渔村、机场、码头,处处都能见到他们服务的身影,累计维修家电2000多台次,维修车辆150多辆,抢修地方船只120多艘;
海军南沙巡防区积极为渔民的生产作业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
三沙市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参与居委会的管理,守海戍边,成立爱民固边放映队,开着小艇,冒着风浪,送电影下渔村,深受渔民欢迎。
三沙是个“四高一多”的地方,高温、高盐、高湿、高辐照,多台风。部队积极参与抗风抢险,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成为三沙百姓的“守护神”。2013年超强台风“蝴蝶”正面袭击三沙市,造成88名广东籍渔民遇险,三沙军民联手展开大救援,起降飞机112架次,出动军舰200多艘,军民打开探照灯,拿起手电筒,顶着狂风暴雨,冒着5米高的巨浪,日夜搜救,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
军民融合共筑“钢铁长城”
4年来,三沙市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在推进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权组织空前拓展,由机关向基层延伸,由岛礁向船上拓展,由西沙向南沙发展,成为维权建设的“海上驿站”、“战斗堡垒”和“鲜红旗帜”;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海上维权执法和应急救援力量空前聚集壮大,成为“钢铁长城”、“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基础设施建设空前推进,极大改变了维权态势,提高了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岛礁民生空前改善,军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守岛建岛乐守天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生态环境得到空前呵护,三沙海更蓝,岛更绿;军民鱼水情深空前团结,双拥共建,融合发展,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特色海洋经济空前拓展,成为渔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四面八方正能量空前汇聚,成为三沙维权建设的强大动力。
“我们将以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好传统、好作风和三沙‘忧国、为民、实干、创新’的精气神,把忠诚、干净、担当书写在‘祖宗海’上,军民携手守卫好祖国‘南大门’,共筑坚不可摧的南海‘钢铁长城’。”肖杰坚定地说。(文/郭诗琳)
编辑:纪惊鸿 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