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在当天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会上,南通市成功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从1997年至今,南通市已6次蝉联这一荣誉。 南通市海门市第3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苏中地区今年唯一获评的县级市。
近年来,南通市狠抓双拥各项工作及优抚政策的落实,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深度融合的拥军优属新格局,全面关心支持部队建设;驻通部队着眼驻地所需,发挥驻军所能,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江海大地,一首首“双拥”好歌曲唱出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营造了和谐、团结、向上的发展环境。
双拥精神,融入南通城市血脉
南通,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具有历史悠久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这里有从战争年代走出的角斜红旗民兵团;有为抢救同事英勇牺牲的海门籍预备役军官周江疆;有勇救6名落水儿童的如皋籍现役军官谢国江;有临危不惧勇斗歹徒、荣立一等功的如东籍现役军官纪晓飞;还有今年7月空中救战友,错过开伞时间壮烈牺牲的如东籍现役军官吴建……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让每一个江海儿女为之自豪。
1984年7月,全国第一个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在海门诞生。30多年来,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在创新中发展,服务对象从以现役军人家庭为主发展为广大优抚对象和驻军,服务机制从应急解难发展为制度化、规范化的优待优惠,服务主体从基层单位唱主角发展为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全社会广泛参与,服务效应从军人家属受益发展为全社会共同受益,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国典型。
在南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深深烙刻在城市文化中。近年来,南通市基层拥军服务普遍建立了联系沟通制度,做到“六必访”,即:现役军人参战、抢险救灾、执行戒严等重大任务必访,探亲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军属等优抚对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困难必访,发生家庭、邻里纠纷必访,重病、住院必访。开展“六项活动”,即:开展军属和优抚对象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专题座谈、走访安慰、组织巡回医疗服务、参观浏览活动、居家养老便民服务等。
目前,全市共有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基地48个。“双拥”宣传无处不在:借助《江海大讲坛》,邀请乔良、孟祥青等著名军事理论专家教授,为军民讲国防形势;利用“濠滨夏夜”文化广场组织双拥专题晚会、军民联欢晚会等,让市民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双拥熏陶;2014年,南通市编印了全民国防教育系列丛书,使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
南通网、南通手机报以及南通各媒体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也加入双拥宣传行列。全市各地充分利用宣传文化资源,着力抓特色、创品牌。市、县(市)区、镇街主要公共场所,设有永久性双拥标志或宣传牌,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也成为双拥宣传阵地。
南通模式,处处可见真情服务
“在部队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工作环境越艰苦,转业安置就越优先。”日前,服役16年的驻内蒙古空军某部退役军人张红明回到如东,根据南通市的安置政策,他顺利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曹埠镇政府工作。“作为一名 ‘外来户’,真没想到,凭着自己在部队的服役表现能得到这么好的安置。”张红明高兴地说。
2002年,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阳光安置”政策,这种“部省属单位双向选择”、“特殊岗位竞争选拔”、“集中积分选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安置办法,被中央媒体称为军转安置的“南通模式”。至2015年,南通市接受安置了1000多名军转干部,基本做到了本人、部队、用人单位“三满意”。
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开通退役士兵就业服务网,建立退役士兵就业指导站。各地每年都为退役士兵举行专场就业招聘。凡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均得到政府部门的妥善安置。为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充分发挥退役士兵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去年,崇川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港闸区相继选拔招聘了82名退役士兵到社区任职。
军属就业、子女入学、购置房屋等一直是困扰军人家庭的烦心事。南通市从2005年起,对符合随军条件的军嫂安置,采取岗位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办法,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最高可拿到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政策实行以来,南通市已发放安置补偿金1085万元。在义务教育阶段,军人子女可优先选择名校;参加中考的军人子女,在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另加20分录取。从2006年起,市政府对驻市区部队军官家庭实行经济适用房补贴政策,截至2014年,共为280户市区现役军官家庭补贴1400余万元人民币。现役军人家庭购房,可享受军人家属两倍公积金的贷款。
温暖远不止这些,2011年,南通市创新为驻地立功官兵发放奖励金,已累计向市区驻通部队300多名立功官兵发放奖励金100余万元。具有本市户籍的现役军人在部队立功的,由入伍时户籍所在地或者驻地县级政府发放一次性奖励。去年,又创新出台优惠政策,市区重点优抚对象在乘坐公交车、游览市区景点、水电煤、有线电视等四方面可享受减免。通大附院、市一院、三院、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均与驻军结成共建对子,提供优质优惠医疗服务。海军干休所、军分区干休所的离退休干部全部纳入地方医疗保障,每年地方财政补助100余万元医疗费。南通市所有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均向现役军人免费开放;南通大学从2011年起,为海防某团办起了军营计算机和法律专科班,100多名官兵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600余名官兵获得了法律专科结业证书。
创新双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近年来,南通市立足独特的“大船、大桥、大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各大军兵种、各大军工集团和军工院校的合作。2014年,南通市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空军装备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技术领先、国内一流、产研结合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围绕航空产业和新材料项目战略布局要求,南通科技正积极为西飞等军用生产提供配套产品;通州湾产业园区生产的小型私人飞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生产的轻型直升机、无人机等试飞成功。中远船务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座圆筒型超深海钻探储油平台,整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润邦海工、宏强船舶重工等企业积极进军海工市场,承接了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一批海工辅助订单。初步建成以中天光缆和通光光缆为核心的光导纤维电子通讯产业集群,光纤海缆产品占领了全国同类产品绝大部分市场,成为全国军队产品最大的光缆科研攻关和生产供货基地。
同时,以三星家纺产业集群为主体,南通市建立了华东地区唯一的“野战被服动员中心”;以南通蛟龙重工集团为主体,建立了“江苏省船舶改装维修动员中心”;以中天科技海缆和柴油机动力设备为主体,建立了2个国家级经济(装备)动员中心。
去年,中天科技海缆、海四达电源、铁锚玻璃和中船机械4家共获得省级专项引导资金补助645万元。中天科技海缆、江苏铁锚玻璃两家企业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6亿元。
基础设施军民合建方面,南通市先后投入2.34亿元,新建和改建国防公路和迂回道路9条152.2公里,军用公路19条27.38公里。在铁路货运站建设中,为部队超长重装备机动需要专门规划建设了顶端站台;开工建设江海河联运、南通港启海港战备滚装码头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
2015年5月,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来通视察时,称赞南通市“军民融合发展很有成效”。
军歌嘹亮,唱拥政爱民好声音
7月11日下午的一场暴雨,让通城一日变泽国。危急时刻,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站了出来。19点40分,濠河路消防专职队在西南营冯旗杆巷排水救援时突然发现,一名80多岁的老人被困在进水的房间里,消防队员王佳树蹚着20厘米深的积水将老人从黑漆漆的小屋里背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看到老人又累又饿,大家连忙拿出车上的备用食物给老人。
长期以来,驻通部队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与南通百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军歌。
南通军分区发动10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民富村美风气好”创建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同步提高;并与100个贫困户挂钩,结对扶贫。
南通边检站创优升级以专业型、智慧型、亲和型、实战型、阳光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窗口”,全面推行“5+2、24小时、AB岗无缺位”工作制,不断提升边检服务水平。该站女子办证科获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称号。
天生港消防中队长期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帮助驻镇敬老院搞好结对共建,为老人宣讲防火知识,组织消防演练,帮助老人提高了安全防火和自救逃生能力。
唐闸消防中队与唐闸小学共同创办的“少年消防警校”办得有声有色,被团中央、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先进少年消防警校。
根据南京军区的统一部署,海门市与井冈山市茅坪新村开展“联学联创联建”活动,投入500多万元帮助茅坪新村重点实施道路桥梁、供水管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墓新建等4个公益资助项目。同时组织发动6家骨干企业与茅坪乡开展合作,进行重点项目开发。
驻通部队连续多年参加全市组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启东市武警中队学雷锋十几年如一日,先后3次被武警部队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新开港边防派出所关爱“麻风病老人”的先进事迹,多次被《解放军报》等中央级媒体报道。空军86旅近两年为2万多名地方群众提供参观服务,为全市机关、企业、学校军训25000人次,上国防教育课12000多人次。
上周,南通军分区、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边防支队、边检站、军分区干休所、省军区副食品基地、预备役团、海干所等驻通部队官兵代表组成慰问团,顶着高温来到港闸区市北养老中心,亲切慰问中心入住的150多位老人。军分区副政委严文缘代表慰问团向养老中心赠送慰问金4.5万元……这样的活动,驻通部队已延续多年。军爱民、民拥军,江海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永远没有终点,每一次争创评比都将带给南通新的飞跃,“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在争创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和升华。 记者 袁晓婕 通讯员 徐学新
军民联欢共庆建军节
民政部门八一慰问优抚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