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贵阳市以双拥创建为契机狠抓优抚政策落实

2016-01-17 18:26:44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记者 杨锡权 通讯员 陆林)  “军爱民,民拥军,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在贵阳市激情上演。一段段拥军篇,千言万语记心间。

\

贵阳市简称“筑”,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贵阳市的各个社区显现着大数据的身影,在贵州省的双拥工作推进中,大数据也尽了一份力,一个社区退伍军人有多少,分布点在哪里,记者在贵阳市白云区一社区大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在贵阳市花溪区的社区,记者看到了大数据运用于助力贵阳市退伍军人创业的真实场景,大数据为退伍军人创业提供参考,为退伍军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信息化平台。

\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起,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项目,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优惠、减免、奖励政策,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和军地优势资源共享,统筹“军民融合专项资金”1.08亿元,支持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创业园、特种装备制造基地等46个军民融合发展项目,投入1565万元资助31个涉军科研项目。依托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观山湖区、乌当区建成了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既加快推进了国防工业发展,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驻筑部队视驻地为亲人,视人民为亲人,积极投身小康社会建设。在险情到来时,出动官兵33.7万余人次,车辆4万余台次,圆满完成和成功处置了2013年“11.26西南输油管道泄露”、2015年“5.20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等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营救群众4538名,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开展送医药下乡活动,捐赠医疗设备近50万元,义务为群众看病3万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近13万元。援建道路27公里,援建水利工程17个,捐款122.79万元,帮扶困难群众80余户;投入13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余名,为学校捐赠文体设施200余件,图书5000余册;协调、筹集资金1150万元,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村培养“带头人”、种养殖能手,使贫困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性发展道路。

\

贵阳是中国避暑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全市共有团级以上驻筑部队59家;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16373人,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干部794人,无军籍职工485人。1994年以来,贵阳市已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今年7月,连续八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为了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军民实现无缝隙对接,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贵阳警备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直36个部门、7家驻筑部队、10个区(市、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市77个乡(镇)、94个社区服务中心均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村(居委会)成立了双拥服务组织。市、区(市、县)两级双拥办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5名,乡(镇、社区)从事双拥工作的人员171名,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委会明确双拥工作联络员789名。认真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军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各级有机构、事事有人干”的组织体系。

人民群众为了感激驻筑官兵,与官兵一道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开展文艺等多项活动,丰富了双方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军民同心同德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强军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