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创新准星瞄向融合 倾情尽责为梦聚力——“十二五”时期优抚安置工作回顾

2016-01-06 16:32:33来源:军民融合周刊
梦想指引,使命召唤。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既是民政人的本分和职责,又是民政人爱国、拥军、圆梦的具体行动。

\

梦想指引,使命召唤。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既是民政人的本分和职责,又是民政人爱国、拥军、圆梦的具体行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这5年,是优抚安置工作正风气、振士气、接地气、聚人心、大发展的5年;这5年,民政人尽责履职、传承接力,跑好每一程。

新的历史时期,优抚安置工作顺应国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大形势,紧紧围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助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文字传情、数字说话,晒出的不仅是成绩单,更是丹心谱、同心曲;收获的不仅是成果和感动,更是信心和希望。

收官,盘点收获;开拓,再次启航……

提升战斗力的标准,就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围绕军民团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政涉军工作提供了遵循,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将创新方向聚焦于“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

才树里程碑,又有新开拓。2011年民政部公布《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标志着安置体制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大变革。十八大以来,民政人认真分析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挑战,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自主就业、保障政府安排工作岗位、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遗留等瓶颈上。破题中,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人”“协调员”的作用,构建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

退役安置事关军心士气,“公正”二字贯穿始终。为确保退役士兵知权、明权、用权,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会同部队多次对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就业创业、伤病残士兵移交安置等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十二五”收官之际,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再次强调,建立公开公平的退役士兵“阳光安置”工作机制,做好双拥模范城的创建评比和命名表彰工作。之后,在新修订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中,“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年度安置任务没有完成”和“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被列为“一票否决”的内容,为各地完成安置工作画出了刚性红线。

为引导士兵在部队安心服役、练兵精武,2015年民政部、总参谋部印发《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办法(试行)》,保障服役时间长、贡献大的退役士兵得到优先安置,并出台量化指标,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献身国防的热情。

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十二五”期间,陆续出台涉及军休干部移交安置、住房和医疗保障、待遇调整、机构建设、服务和资金管理等政策文件20多个,尤其是2014年出台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服务管理办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对军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作出全面规范。5年来,全国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5.6万人、无军籍职工6.4万人,完成1万多名伤病残军休干部的集中交接安置任务,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9万人,基本实现了移交安置良性循环。

中央多次提高军休干部离退休费、医疗补助费、交通费等个人待遇,“十二五”期间共下拨军休经费约1500亿元,为军休干部安享晚年提供了坚实保障。各地持续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星级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国组建服务管理机构2200多个,配备服务人员3.2万名、保障车辆6000台、活动用房300多万平方米,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全国军休系统征文比赛、“双和谐”创建、书画摄影比赛、门球比赛、文艺汇演和巡回宣讲等活动蓬勃开展,得到军休干部广泛赞誉。

在各项民政涉军业务中,军供保障是服务部队战斗力最直接的窗口。“十二五”期间,军供工作以提高服务部队“能打胜仗”为中心,军供建设屡有大动作:检验能力——2014年10月,民政部、总后勤部共同组织“军供-2014”全国军供应急保障演练;交流经验——2015年7月,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会同总后军交部在吉林长春召开全国军供能力建设座谈会,这是近十年来,军供系统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全国性会议;提升素质——2015年10月,民政部、总后勤部联合举办“全国优秀重点军供站站长能力素质培训班”,这是全国军供正规化建设30年来,民政部与部队总部首次依托军事院校,提升能力素质的创新尝试。

有一种公正叫“尊崇”,有一种公平叫“厚爱”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刻。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身处伟大的历史时刻,人们更加缅怀先烈,铭记英雄,关爱奉献者。

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根据中央部署,民政部组织遴选176名抗战老战士、英烈子女代表来京参加系列纪念活动,协调中央财政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向部分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根据中央部署,会同中宣部、外交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成5个慰问团分别慰问抗日老战士、纪念抗战英烈,足迹遍布重要抗日战场,甚至远达境外祭扫。经多方协商,将生活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到系列纪念活动中。一系列周密部署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十二五”期间,军人残疾等级评定以及军人死亡抚恤工作不仅有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工作也有了新的政策法规。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四级联网,优抚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担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站在前人精神财富的基石上。“十二五”期间,国家设定了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大力弘扬先烈精神。

特别是国家连续两年高规格公祭烈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祭烈士活动成为常态,缅怀烈士、崇尚烈士的氛围日益浓厚。

先烈逝去不可复生,红色资源同样不可再生。伴随着“十二五”开局,烈士褒扬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2011年8月1日,《烈士褒扬条例》颁布实施;2014年4月出台《烈士公祭办法》,规范了公祭仪式的时间、人员、程序;先后出台的《烈士安葬办法》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填补了相关政策空白。为纪念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完成83.8万座散葬烈士墓、1.37万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工程,先后公布了两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

境外烈士纪念设施成为历史的见证。“十二五”期间,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家相关工作大局中,积极研究、稳步推进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和保护工作。2013年7月,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率团访朝并赴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扫;2014年和2015年,在中韩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下,中韩双方顺利交接两批共50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国家隆重举行交接迎接和安葬仪式;201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率团赴修缮一新的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扫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作;2015年10月25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率领民政部代表团访朝,隆重举办开城、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竣工仪式。这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牺牲在境外先烈的崇高敬意,彰显了国家尊重烈士的大国形象。

“带着使命谋福祉,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这是民政部领导对优抚工作的一贯要求。“十二五”期间,是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持续、常态、大幅增长的5年,2015年10月,民政部、财政部再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第22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第25次提高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长效机制,提升了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自豪感。

作风建设与能力建设同步,规范化与接地气提升服务合力

“融合”“创新”“基层”“担当”,是“十二五”时期最能体现拥军优抚安置工作面貌的关键词。

政策创制密度高。5年来,相继出台一大批维护部队、军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政策体系。

机制创新活力强。通过落实军地联席会议与合署办公制度,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双拥工作向社会化、向社区、向社工延伸。

技术能力提升快。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首个烈士褒扬工作政府门户网站——“中华英烈网”顺利开通;全国英烈讲解员网络电视大赛成功举办;研发推行新的全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信息系统,提高了服务效能和工作效率。

重要活动影响大。全国双拥办组织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系列活动,借助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机,不断扩大爱国拥军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结合思想作风教育,一件件转作风、接地气、暖民心的好事实事遍地开花。在退役安置执法检查中,坚持奖惩并重,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和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

新办、发展优抚医院和光荣院是我国的一项光荣传统。“十二五”期间,《加强优抚事业单位能力建设的意见》《建立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制度的意见》以及《全国文明优抚医院考评细则(试行)》和《全国文明光荣院考评细则(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和文件,为优抚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争取15.7亿元中央专项维修改造经费,加上协调发改、财政、卫计等部门多渠道争取来的资金,为优抚医院和光荣院医疗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全国“两院”数量达1600多家,在院优抚对象超过6万人。“十二五”期间,民政部累计举办优抚医院和光荣院工作人员培训班31期,培训人数2600人;国家首次将优抚医院住院医师纳入规范化培训范畴,不少工作人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孺子牛、全国民政领军人才、双拥模范等光荣称号,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成为发展新常态。

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2014年8月到2015年底,“双拥在基层”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这是继1999年“爱心献功臣”活动以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的又一重大活动。各地在共建中积极壮大“两新”组织,同时民营企业在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为部队提供支持,双拥共建呈现你争我赶的大好局面。

致敬这5年,你见证了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创新和收获,见证了优抚对象的微笑和幸福。相信,紧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改革的步伐,未来的5年必将迎来优抚安置更多精彩与辉煌。(赵铮 顾磊 柏毅卿)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