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正在装修,寻找设计公司,求帮助……”昨日,在老城区政府办公室,第三代洛阳“拥军八姐妹”队长张珊趁着喝水的工夫,在“军人之家”微信群里转发了退伍士兵寻找设计公司的信息。
不一会儿,就有多人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自9月建立“军人之家”微信群至今,已有36名军人、军人家属、拥军市民加入,通过微信组织了十多次志愿活动,帮助转发百余条信息。
这两天群里讨论更多的,还是洛阳“拥军八姐妹”入选今年“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消息。“这是对三代‘拥军八姐妹’集体的肯定,更是鼓励和鞭策。”张珊说。
1948年3月11日,解放洛阳战斗打响。华中野战军某营在东城门发起进攻,100多名战士组成“敢死队”,配合部队英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被命名为“洛阳营”。当时,部队就居住在文明街的百姓家。腾出新房接“亲人”,彻夜不眠赶制军鞋,给伤员端米汤、包扎伤口、缝补衣服……几个月里,黄秀兰、刘莺、吴素珍等八姐妹组成的服务队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洛阳营”开拔了,“拥军八姐妹”却没有停步并代代相传,一幕幕动人的军民鱼水情画面在古都上演。热诚宣传征兵工作,担任多个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编外指导员;每年新兵入伍时,主动登门与战士谈心话理想;汶川发生地震时,为前去救援的部队送去毛巾、食物;逢年过节,不忘到部队、军烈属家中探望慰问;市儿童福利院5名孤儿报名参军,与其结成互助对子……
今年9月3日,第一代“拥军八姐妹”中唯一的健在者、91岁的吴素珍老人作为支前模范代表,赴京参加了阅兵仪式。“在电视里看着老太太乘车从天安门城楼前经过,我们都激动得抹眼泪。”张珊说,当时她就想起了2010年9月从第二代“拥军八姐妹”手里接过“拥军八姐妹”旗帜时的情景,一同接过来的,还有那份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前辈的故事聆听了无数次、感动了无数次,老人的每一句叮嘱都激励她们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新形势下,拥军也要与时俱进。”“拥军八姐妹”成员郑玲说。第三代志愿服务队打破传统的拥军模式,把本是8个人的拥军组织拓展成一个拥有800余名志愿者的志愿团队,涵盖心理咨询、文艺等20余个小分队,其中既有拥军市民,也有出租车公司、医院、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
“人多力量大,传播的范围就广。”张珊说。他们陆续开通了微博、微信,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组织志愿活动。尤其是“军人之家”微信群建立后,大家随手在群里帮军人或军人家属转发一条求租信息、求职信息,都会有很多志愿者提供帮助。
时光荏苒,“拥军八姐妹”已走过了六十七个春秋。“洛阳市十佳兵妈妈”“洛阳市十佳志愿服务集体”“洛阳市爱国拥军先进集体”……一项项荣誉,见证了这个爱心团体的点滴付出,背后是那些柔弱而坚强的身影。(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