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爱国拥军办实事 军民融合谱华章

2015-12-18 09:31:5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已连续荣获3届“全国双拥模范城”,7届省、市级“双拥模范城”称号的重庆市九龙坡区,素来拥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

——走访九龙坡区双拥工作

中国网讯 已连续荣获3届“全国双拥模范城”,7届省、市级“双拥模范城”称号的重庆市九龙坡区,素来拥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12月9日中国网双拥中国频道“全国双拥创建巡礼报道组”来到这个拥有432平方公里面积,118万人口,19个街镇的重庆市九龙坡区,走访以“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本地双拥工作特色的“九龙坡式”双拥创建新模式。

九龙坡区作为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九龙坡区区委、区政府按照“立足创新,完善体系,突出融合,夯实基础”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地军民关系更加紧密巩固。

\

海龙村女子管乐队队员在演出前交流演奏技巧/资料图

真心真情 军民融合发展

九龙坡区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的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军地统筹、优势互补、双拥动力、广泛融合”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增强军民融合互助意识。

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讲话精神,坚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军民融合的相关要求,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意见,明确军民融合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对区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都充分考虑战备因素,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部队建设同步。

二.强化军民融合项目支撑

把驻区部队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级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建设、统筹推进,重点支持部队住房、医疗、装备维修等保障社会化项目建设。坚持军地互动助推项目建设,不断发挥军民融合项目社会效益。

三.推动军地文化融合渗透

组织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电脑、送书籍”进军营活动,在驻区部队建立“流动图书站”定期为部队更换书籍;在区职教中心开展现役军人文化课补习等等。以九龙坡区海龙村为例,当地成立农家书屋,驻军部队捐赠书籍1000册;2010年,海龙村招募当地农村妇女成立了西南首只农村女子民兵管乐团——西部海龙女子管乐团。每年驻镇部队退伍军人离开军营,这只女子管乐队都会义务为部队演出;海龙村自办的《海龙在前进》报纸、《海龙党建》杂志,也不定期设专栏宣传双拥工作。

狠抓运行 夯实双拥工作

坚持“抓经济不忘国防,居平安不忘战备”,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形成军地共谋发展、同攀新高的局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

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作为全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区委议军会,安排布置全区双拥工作重点任务,研究解决驻区部队提出的战备、训练及官兵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保障落实到位

军地均成立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和双拥经费单独列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意见》,《关于做好全区拥军优属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九龙坡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等。

三.全程督办反馈

定期召开议军会事项推进会,涉及部队战备、训练、生活等重要事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相关部门定人、定责、定时快干优干,各个镇街主动上门、有效沟通特事特办,区督查局,区双拥办全程跟踪,及时反馈。

重视宣传 营造双拥氛围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把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作为夯实双拥工作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系统工程,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国防教育层次多样化、群体全覆盖。

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保障双拥宣教长效开展

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区委、区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行业年度工作安排,不断完善定期学习、活动开展、检查督促等制度。

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营造浓厚拥军宣教氛围

利用党校、中小学校、革命先烈故居、烈士陵园等开展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必学内容,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学习;在各中小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积极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打造区职教中心、白市驿二小等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三.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打造国防教育多元平台

充分利用区属新闻媒体、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广泛宣传双拥政策、双拥工作。

尽心竭力 解决部队困难

坚持“特事特办、要事要办、大事快办、难事实办”的原则,尽心竭力帮助驻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解决驻区部队实际困难。一是解决部队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支持重点军事工程建设,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二是搭建部队练兵必备平台;三是改善官兵日常生活条件。

\

九龙坡区消防官兵扑灭山火/资料图

共建共享 助推经济建设

大力开展科技拥军、社区拥军、行业拥军等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双拥共建新领域,引导驻区部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共谱军地联动“协奏曲”。

一.积极参与地方抢险救援

近年来,驻区部队共投入8500余人次支援地方抢险救援,积极参与中梁山地域森林火灾扑灭工作,特别是在今年金凤镇缙云山南麓林区森林火灾扑灭强险过程中,更是闻警而动,不畏艰险、连续作战,迅速扑灭了山火。

二.大力支持地方社会建设

驻区部队主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积极作为、有效作为。部队官兵以植树造林、清理河道、改道国防光缆线等方式,全力支持全区创模创卫、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征地拆迁、房屋征收等工作中,驻区部队主动配合积极解决涉及军地土地、房屋的问题,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三.军民携手共建成功显著

驻区部队与各镇、街划区结对,搭建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医院、学校与驻军“5+1”共建平台;驻区部队成立近百支“学雷锋”亲民爱民活动小组,出动部队5000余人次,开展科技进农家、进园区和军警民护厂、护林、护校、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帮扶地区贫困家庭620户、贫困学生256名。积极搭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与驻军“2+1”共建平台,以军地联姻、军地人才建设等活动为载体,支持建立少年军校,主动开展青少年军训,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团体参与共建,形成军地青年人才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如白市驿镇海龙村,重庆富川机电公司等双拥共建典型。

政策落实 维护和谐稳定

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完善优抚安置政策运行机制,有力保障了涉军群体和谐稳定。

一.全力解决军人后顾之忧

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实施意见》。近年来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68名;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及调动36名,各部门、镇(街)、企业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再就业728人,落实随军未就业家属基本生活保障金172万余元;解决452名军人的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接收安置退役士兵2180名。还出台《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医疗管理试行办法》,按每年1150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军休干部医疗和健康休养。

作为九龙坡区双拥共建典型的重庆富川机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招聘复退军人数百名,军嫂数十名,做到八个“优先”:在同等条件下,复退军人优先;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复退军人优先;党员复退军人优先;家庭有困难的复退军人优先;有专业特长的复退军人优先;伤残复退军人优先;曾在边防海岛戍边卫国的复退军人优先;招聘女员工军嫂优先。

二.全力解决“三难”问题

九龙坡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解决办法》,将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老兵、年满60周岁烈士子女纳入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保障范围。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制度,优待金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更率先全市将在乡“三属”定期抚恤金按城镇标准执行。近年来全区发放抚恤补助金6385余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175余万元,惠及15499人次。(报道组)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