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成都警备区运用红色资源引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

2015-12-04 09:25:46来源:解放军报
11月上旬,成都警备区组织领导机关干部来到泸定县,让大家置身战场旧址追忆峥嵘岁月,反思自身不足。

以史为镜,峥嵘岁月砥砺前行

——成都警备区运用红色资源引导领导机关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见闻

■杨一平 陈科先 本报记者 张放

\

警备区干部在红色实践中为藏区百姓巡诊送药。冯 超摄

“就在这条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当年红军将士昼夜奔袭120公里,最终攻下泸定桥,确保大部队顺利渡河。”11月上旬,成都警备区组织领导机关干部来到泸定县,让大家置身战场旧址追忆峥嵘岁月,反思自身不足。今年以来,该警备区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探索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红色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引导各级领导机关干部树立良好作风,收到较好成效。

情景体验,在快速机动中感悟优良传统

安顺场大渡河畔,“红军渡”石刻鲜艳醒目。成都警备区领导机关一场专题教育在此展开。

“翼王的悲剧地,为何会成为红军的胜利场?”教育以提问开始,却并不要求在场人员立即作答,而是组织大家沿红军当年奔袭泸定桥的线路快速机动。

道路崎岖,让跑惯了运动场的机关干部们没少吃苦头,却始终没有一人放弃。“重走红军路,牢记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口号,被大家在行军路上不断叫响。

“历史与现实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在创造性转化中得以实现。”警备区领导介绍,他们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古战场练兵等情景体验式教育,组织领导机关干部在走前辈路、吃前辈苦中,强化对我军优良传统的理解认同。

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警备区领导和普通机关干部一起冒雨前行,脚印深深浅浅,信念愈发坚定。

互动交流,在对话探讨中夯实思想根基

“红军刚来时,当地群众都躲上山;而红军开拔前,老乡们却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里,挖出藏起来的粮食将官兵们的米袋装满,竞相为红军带路、摆渡。”在会理县,当地村民萧会忠向前来参观的警备区领导机关干部讲起流传至今的鱼水佳话。

“尽管当时反动派恶意抹黑红军,但当群众看到红军队伍的爱民举动后所有的谣言不攻自破。”干事李鹤感叹道,“我军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同人民群众的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在红色传统教育中,警备区突出互动交流环节,让领导机关干部在对话探讨中廓清思想迷雾,夯实思想根基。他们一方面组织领导机关干部参观纪念馆、重访革命旧址,坚定大家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组织领导机关干部讲述历史、反思现实、分享感悟,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主角,使教育活动持续升温、入脑入心。

红色实践,在惠民行动中续写鱼水情深

96岁的王世珍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村民。老人每次见到前来慰问的警备区领导机关干部都会激动地大声说道:“你们跟当年的红军一个样!”

年初以来,警备区在红色实践活动中推出“特色产业惠民、效能改善惠民、医疗健康惠民、捐资助学惠民、文化融合惠民”5项惠民措施。他们与革命老区进行结对帮困,把扶贫、救灾、帮建、送医等与培育良好作风结合起来,引导领导机关干部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传统。与此同时,警备区定期组织领导机关干部走进乡镇、村社,不仅自筹钱物解决群众困难,还为当地开发山泉水、发展药材种植产业等协调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

如今,每当警备区领导机关干部进村入户,都会被村民们抢着拉进自家做客,鱼水情深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