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莱芜12月2日讯 据莱芜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动力,按照“抓基础、创特色、求创新、促发展”的思路,着力在工作机制、宣传教育、政策落实、为部队办实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双拥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为我市“五个莱芜”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政军领导更加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力推进,通过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议,研究军地共建事宜,解决了一批部队关切的重点问题。同时,党政军主要领导坚持重大节日互动互访、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工作亲自谋划、重大举措亲自推动,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双拥共建的积极性,为开展双拥工作和创建双拥模范城起了重要作用。元旦春节期间,印发了《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双拥工作的通知》。市领导带头,各级、各部门单位及部分企业、协会对驻莱部队官兵开展慰问活动30多次。对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共组织慰问过境驻训拉练部队10次,送慰问品近50万元。召开了全市庆“八一”军地座谈会,印发了《关于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的通知》,做好了“八一”节日前后各项双拥工作。
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创城氛围。协调莱芜日报社和广播电视台开辟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专栏,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集中开展双拥创城宣传;协调相关部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社会报》《前卫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双拥文章,提高莱芜双拥品牌的知名度;建立了莱芜双拥网站,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制作了双拥专题片和双拥宣传画册;在公共服务窗口和城乡主干道设立双拥标志、宣传横幅和大型宣传牌;开展了全市双拥工作“百佳”评选活动;民政部《民政信息参考》和省政府《专报信息》刊发了我市双拥工作做法,同时,也为我市双拥创城加了分。季缃绮副省长作出批示,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双拥及创城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出书面批示。
拥军支前保障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我市境内驻军密度大,机动训练过境部队多,支前保障任务繁重。各级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跟部队需要,积极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为某部队维修一条门外公路通往营区的“拥军路”;投资150万元支持武警莱芜支队莱芜中队的营房建设;投资400万元完成了某部莱芜营区设施改造;为协调某部公寓楼并入晨辉花苑,并完成了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为某部队排查安全隐患,清运建筑垃圾1000多方;解决了某部营区前道路积水问题。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组织医疗专家到驻扎偏远山区的部队为官兵开展义务巡诊活动。军地围绕文化共建开展了“好戏送军营”和“院线进军营活动”,丰富了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2014年,莱芜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列入了重点改革任务。今年6月,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融合军民气象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和设施资源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气象局与驻莱部队签订协议,实现军地气象资源共享,形成了人才互相培养模式。从教育入手推进军民融合,开展“入伍即入学”活动,培养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技师学院、莱芜科技成人中专学校选派业务过硬,政治思想觉悟高的教师,走进军营进行学历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泰钢集团、莱钢粉末冶金、金鼎电子等12家企业与5家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行业拥军、企业拥军、社团拥军、社区拥军、志愿者拥军等社会化拥军活动全面深化,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已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133个,志愿者队伍600多支,活动基地28处,医疗服务中心35个,法律服务中心32个,艺术服务中心6个,企业拥军协会3个,开展双拥活动6000多次。
双拥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市优抚对象12余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列全省之首。我市建立健全了优抚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全市城乡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已保障住房困难优抚对象家庭2000多户,发放补助金2000余万元。把部队退伍军人纳入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实现了“应训全训、愿训全训”。出台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规定,惠及全市近5000名现役军人、2000名残疾军人。采取随调、赠送公益性岗位、发放补助金等多种措施,妥善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随军家属安置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了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贴,将非本人原因未就业随军家属的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600元,全年共保障200余人。全年发放抚恤定补金6000余万元。实现优抚对象住院报销一站式结算,为优抚对象提供便捷服务,优抚对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全年为优抚对象报销及补助医疗费1000余万元,市荣军医院新建病房楼投入使用。城镇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实现统一标准,今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达到13540元,对进藏、进疆兵优待金增发一倍,全年共优待义务兵家庭1262户,落实优待金1820万元。完成了80名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全市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04名,共落实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997万元。依托市光荣院,组织7批次200余名优抚对象开展轮流休养工作。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莱芜战役纪念馆升级改造,投资5500万元建设完成鲁中抗日战争纪念厅并于2015年9月份正式向社会开放。举办了战争年代莱芜革命精神研讨会,研究总结出“爱党爱军、依靠人民、机智顽强、敢打必胜”的莱芜战役精神。完成了全市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工作,全市4802座散葬烈士墓迁葬至莱芜战役纪念馆烈士缅怀堂,共发放散葬烈士墓管理保护资金645.06万元。对全市17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修缮保护,落实补助资金338万元。优抚对象纳入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救助范围,每人最高减免1800元。
全力做好创城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着重在文字材料、档案资料、协调督查和现场准备等方面开展工作。文字材料方面,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文件形式印发了《莱芜市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此外,起草各种文件、方案、汇报等近100个材料。档案资料方面,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精益求精,加班加点,整理出28本近300万字的档案资料,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协调督查和现场准备方面,4月28日,协调召开了全市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对全市双拥创城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5月20日,王良书记调研了全市双拥创城工作情况,会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查缺补漏。6月3日,召开了全市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调度会,对迎检的各项事宜进行了最后的安排和部署。对各检查现场进行了模拟检查,保证了迎检现场的质量。6月30日-7月1日,省检查组对我市双拥创城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我市双拥创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拥政爱民支持地方建设成效显著。驻莱部队积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解救生产事故险情和抢险救灾,大力开展军区“四项工程”省军区“六项工程”和“一十百千万”拥政爱民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出动兵力、车辆,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共建街道16条,出动兵力3000多人次,车辆400余台次,重点整治卫生死角和卫生难点区域。建立扶贫联系点10多个,帮扶困难户60户,资助中小学校2所,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团结。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