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铮 本报通讯员曹李娜韩永旭
全国“优秀军嫂”秦秀杰、张荣,“兵妈妈”杜金芬,“全国百名优秀退伍军人”赵长安,2013年以来又涌现出南阳籍现役军人牺牲追烈的宋旌、贾宝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用一片“红色”的热土孕育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人物。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及驻宛部队以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引领“双五”活动,使双拥工作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2月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14年以来,驻宛某部78分队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南阳市军用饮食供应站被民政部、总后勤部表彰为“全国军供正规划化建设先进单位”,“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今年10月22日,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组来到南阳,对南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南阳市市长程志明说:“南阳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不断加强军地联动,贯彻落实全国‘双拥在基层’活动与创新本地‘双五’活动平台相统一,走出了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
拳拳爱民心——危难时刻有他们温暖身影
驻宛部队全体官兵按照“五个南阳”要求,积极参与济南军区支援“三山一滩”和“四帮一建”扶贫开发工作,主动投身驻地生态文明建设等公益活动。
南阳军分区政治部干事李博告诉记者,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南阳军分区牵头成立了13支民兵生态护水队,并制订《实施方案》和《任务规划》,安排10万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值守一线,时刻准备开展清漂和巡逻工作,通过身体力行和倡议宣传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节水、护水、善待水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的良好局面,以实际行动建设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大美南阳。此外,还在丹江口库区环库生态隔离带和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林带植树造林3000余亩。
除了确保水质,移民安置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为了完成“天下第一难”的移民迁安工作,南阳军分区和驻宛部队官兵先后出动10多万人次、2000多台车辆,并为困难移民提供定点帮扶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政府顺利完成了16.6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
南阳军分区的民兵训练基地2012年9月承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三项赛事,同时驻宛部队、武警官兵、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也全力以赴始终参与筹备工作,使农运会圆满在南阳举行,向国人展现出南阳的风采。
“军民融合给俺‘融’出了湾潭的好日子。真没想到,县人武部的领导硬是把我们这个‘穷亲戚’拉上了致富路。”西峡县二郎坪镇湾潭村村支书程宝献动情地说。
在南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作中,驻宛部队广大官兵也是处处冲在前。
悠悠拥军情——幸福时刻有他们无悔付出
“我们始终坚持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真情为部队官兵办实事,增进军民鱼水深情。”南阳市副市长刘树华告诉记者,在拥军优属方面不竭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尽最大努力保障政策落实,让更多军烈属无后顾之忧。
据南阳市民政局局长褚庆义介绍,为及时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今年10月1日,南阳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服务网络,以此为依托服务优抚对象。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由16个服务中心、202个乡级服务站、3021个村级服务站和3302名联络员组成的优抚对象三级服务网络。通过这3302名联络员为优抚对象提供精准、切实的服务。
南阳市还建立了抚恤优待自然增长机制,对到西藏、新疆服役的义务兵,入伍时给予每人不低于10000元或6000元的补贴,对应征入伍的大学生,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补贴。2012年以来,全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调家属327名、军休人员85名并按政策达到“部队、接收单位、安置人员”三满意,先后安排312名驻军子女到城区名校享受本地优质教育资源,每年为近300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近8万名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发放医疗救助金6000余万元,并按政策落实了各项抚恤补助金。
南阳市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退役士兵培训中心,使有参训意愿的退役士兵100%参加职业技能学习,为伤残军人办理“拥军卡”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公园、名胜旅游区一律对伤残军人和现役军人免费开放。从2014年6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组织近千名重点优抚对象到南阳民政荣军康复医院和部分县(区)光荣院等优抚事业单位分批进行短期疗养。此外,还全面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医疗、房改等各方面待遇,市民政局每月一次的组织军队离退休干部开展书画展、门球赛、钓鱼比赛、红色旅游等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努力为军休干部建设温馨和谐家园。
“双拥”氛围浓——
融化于心结硕果
“清清丹江水,浓浓拥军情”、“诸葛躬耕地,军民鱼水情”……
外地游客来南阳,一进入市区各种各样的双拥宣传标语映入眼帘,醒目的宣传标语荡漾着1100万南阳军民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满怀激情。
近年来,南阳市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政军机关和各类教育机构宣传教育规划,纳入各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公益广告宣传体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近4年,先后筹集6300余万元用于市烈士陵园、唐河革命纪念馆等60余处纪念设施的新建、改扩建和升级改版,投入4500余万元对全市3521座零散烈士墓和87座零散纪念设施进行抢救保护,目前全市共有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3处,实现了国防教育基地化。
2012年以来,每年7月份被定为双拥宣传月,通过南阳官方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发布双拥工作动态千余条,在城市入市口、交通主干道设置大型双拥宣传标牌2000余块,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置双拥宣传栏和展板1万余个,张贴双拥宣传画和标语2万余幅;制作了双拥专题片《新起点、再出发》和双拥宣传画册《筑梦南阳》,协助拍摄了电影《奔袭桐柏》、《士兵武文斌》,电视剧《桐柏英雄》,推出了军休干部征文集《光辉的军旅生涯》、编外雷锋团故事集《薪火相传》、新闻作品集《在路上》等一批感染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双拥文艺作品,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双拥工作、人人关心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据南阳市民政局双拥办主任郑绪占介绍,2013年起,为确保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走好富有南阳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南阳市委常委会议每年都要专题研究部署两次以上双拥工作,并在驻宛官兵和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广泛开展“五个南阳”(热爱南阳、学习南阳、宣传南阳、建设南阳、振兴南阳)活动,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五个驻军”(热爱驻军、学习驻军、宣传驻军、关心驻军、服务驻军)活动,即“双五”活动。
为加强对“双五”活动的组织领导,南阳市委、市政府和南阳军分区先后三次发文件及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此外,围绕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建立健全了走访慰问、定期考核评比等多项工作机制,使军民融合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实现了双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形成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拥军大格局。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军地融合发展的方向、标志和荣誉;创建过程中,重在提升,把‘创’和‘促’结合起来,深化‘双五’活动,以保目标促工作落实,建设高水平双拥模范城,擦亮熠熠生辉的南阳双拥品牌。”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说。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