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 促双拥创模
――福建南安市双拥共建纪实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记者 刘宗利 刘端峰 通讯员 张竞方)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的南安市,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开国上将叶飞的故乡,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重要祖籍地,又是海防前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解放以来南安一直是全省驻军较多的县市之一,现驻有3个旅、三个建制团、两个独立连和“三警”单位。南安市军民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享有“红旗不倒”的美誉,被列入视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改革开放以来,南安军民继续弘扬双拥传统。早在1981年梅山镇就与原32515部队(现73146部队)率先创建了全国、全军第一个军民共建文明镇,其双拥共建经验在全国全军广泛推广,曾多次受到中宣部、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表彰,被誉为全国新时期开展双拥共建的发源地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南安市党政军领导机关牢固树立军民融合发展核心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出新举措,丰富新内容,做到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在支持部队建设上有新举措,在拥政爱民工作上有新成绩,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提升全市双拥工作水平。
双拥建设多点开花
加强双拥体系建设,把好双拥组织与政策双刃利剑。加强领导是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完善机制是促进责任落实的重要保障。南安市党政军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立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把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始终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健全完善双拥组织体系。全市26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有驻军的村(社区)和基层连队各配备一名联络员。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及一些社会团体也都成立了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服务小组,积极构建形成遍布城乡的双拥工作网络。进一步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各级有人抓,事事有人干”的双拥组织体系。
努力构建双拥政策体系。坚持依法拥军,先后制定出台了《南安市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南安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了拥军优抚安置保障体系。根据双拥工作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增加双拥经费投入。全市双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增强双拥建设意识,做好国防与双拥宣传双管齐下。南安市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计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广电、文化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做到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工作格局。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坚持以各级党校、中小学校、市国防教育学校、市民兵训练基地为阵地,依托郑成功纪念馆、叶飞将军故居、“红色尖刀连”连史馆、岭兜革命烈士纪念碑等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10个国防教育基地,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做到国防教育对象、时间、内容和效果“四落实”。高度重视双拥宣传。充分借助有线电视、网站、报纸、简报等载体,广泛宣传双拥政策法规、典型事迹、重大活动和国防知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双拥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加大双拥支持力度,保证四项建设与科技拥军双轨并行。支持“四项”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要求,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军事需求,积极支持部队各项建设。坚持把扶持驻军“两中心一基地”和“四个一好”后勤建设列入每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专项资金210万元,帮助驻军部队建设生产生活设施。
开展科技拥军。按照“部队所需、地方所能”原则,深入开展“科技人才进军营,科研成果送军营,科技书刊到军营”等科技拥军活动,大力支持驻南安部队科技强军建设。不断完善支前工作预案,加强支前物资供应站规范化建设,提高应急支前保障能力。帮助排忧解难。
部队谱写拥政爱民新篇
驻军部队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出色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的同时,紧密结合南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为民造福、为民奉献活动,为推动“富强南安、创新南安、宜居南安、文化南安、幸福南安”的“五个南安”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热情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各部队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发挥“爱人民、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村貌整治等公益劳动,还经常与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军民联欢、体育比赛等活动,为地方开展军训和过“军事日”等提供有力帮助,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各部队坚持把抢险救灾列入军事训练内容,修订完善抢险救灾预案,储备抢险救灾器械装备和物资,保持良好应急机动状态,一旦遇到险情灾情,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各部队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扶贫帮困、助学兴教、义诊送药、无偿献血等爱民助民活动,为民兴利,造福当地人民。2012年以来,驻军部队为驻地植树造林113亩,植树5.6万多株;组织开展与驻地贫困群众挂钩结对活动,建立扶贫帮困点198个,结成帮扶对子91个,并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赠送棉被、米、油等生活用品;支持驻地教育,结对帮扶12所希望小学,帮助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开展德育美育体育等特色教育,并资助贫困学生245人、7.38万元;积极为驻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开展为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工作。驻军部队积极参与“平安南安”创建活动,各部队均与驻地所在乡镇(街道)签订军地《联管联防责任书》,成立军警民社会治安联防联动联治领导小组和联防队,并建立军警民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平安创建工作,构建共建共防共治工作机制,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双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南安军民将一如既往地携起手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上实现新提升,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双拥工作水平上展示新作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和泉州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整体创建目标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侨乡军民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唐凯丽)